金融监管总局: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支持资本市场发展
金融监管总局: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支持资本市场发展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保险资金将加大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力度,发挥长期资金优势,支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这一政策动向引发了广泛关注,业内人士普遍看好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中的积极作用。
保险资金:资本市场的“耐心资本”
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期限长、来源稳定的特点,天然具有“耐心资本”的属性。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已达3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3.5万亿元,增长11.2%。这些资金如果能够有效运用到资本市场中,将为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有助于平抑市场波动,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政策引领:打造资本市场“稳定器”
202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培育真正的耐心资本,推动资金、资本、资产良性循环。具体措施包括:
- 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 督导保险公司优化考核机制,鼓励引导保险资金开展长期权益投资。
- 鼓励理财公司、信托公司加强权益投资能力建设,发行更多长期限权益产品。
为落实上述政策,金融监管总局已推动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开展试点,共同发起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注册资本达500亿元,目前该基金已正式开始投资运作,进展顺利。
市场反应:期待“长钱”激活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对这一政策动向反应积极。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明确指出,应通过扩大机构投资的规模,进一步加大养老金及保险资金对股票市场的投资力度。中证金融研究院院长毛寒松也呼吁加快落实《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以消除资金流入的障碍,提升市场的价值创造能力。
从实际效果来看,保险资金的入市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2023年8月底,权益类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接近15万亿元,较2019年初增长了1倍以上,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从17%提高到22.2%。这其中,全国社保基金成立以来在境内的股票市场投资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了10%以上,成为A股市场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典范。
未来展望:保险资金将成资本市场重要力量
新年伊始,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加剧。作为长线资金、耐心资本和市场稳定器的保险资金,如何展望新一年投资形势?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连续第十年开展的“中国保险投资官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34位保险投资官中,近七成对2025年的投资前景持“中性”态度,26%表示“乐观”或“比较乐观”。对于A股市场投资,67.65%的保险投资官认为“机会大于风险”,另有3位投资官认为“非常有机会”。
在权益资产配置方面,超六成保险投资官倾向于提高配置比例。其中,55.88%预计“有所提高”,5.88%预计“明显提高”。不过,在利率中枢下行的背景下,多数保险投资官预期险资未来收益目标将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
从国际经验来看,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发达经济体,保险机构尤其是寿险公司资产规模巨大,且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是金融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例如,在欧盟,保险业管理的资产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60%,有力地支持了资本市场发展。
可以预见,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和保险资金投资能力的不断提升,保险资金将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为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