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防治新攻略:健康教育来帮忙
脑卒中防治新攻略:健康教育来帮忙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经济负担重等特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户籍人口脑卒中报告发病率为583.40/10万,其中最常见的脑梗死报告发病率为307.98/10万。更令人担忧的是,脑卒中的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3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显著上升,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更是高发。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预防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通过健康教育普及脑卒中防治知识,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上海为例,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每年都会组织一系列脑卒中防治宣传活动。2024年世界卒中日期间,市脑卒中预防与救治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体医融合战胜卒中”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活动期间,各级医疗机构组织专家在院内外开展线上线下健康宣教和义诊,同时在地铁、公交站等公共场所投放防治公益广告,广泛传播健康生活理念和脑卒中危害与防病知识。
健康教育不仅限于宣传活动,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提升公众的自我预防能力。以下是一些经过专家验证的预防措施:
健康生活方式:养成适量运动、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生活习惯。推荐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如快步走、游泳或骑自行车。饮食上应遵循低盐少油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减少红肉和高糖食品的摄入。
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遵医嘱服药,将各项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症状识别与紧急处理:掌握“BEFAST”或“中风120”口诀,快速识别脑卒中症状。一旦发现,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护车时,保持患者处于最舒服的状态,切忌不要拖拽病人,避免出血性卒中病人进一步出血;二是不要随意吃任何东西,以防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导致救治机会的减少。
即使不幸发生脑卒中,也不意味着一切结束。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研究显示,约2/3的卒中患者会出现各种后遗症,包括肢体活动障碍、吞咽障碍、言语不清、认知和心理障碍等。康复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发病后3个月以内,在生命体征稳定和病情无进展情况下,卒中患者应尽早开展康复治疗。通过功能、任务和目标训练加强神经重塑,尽可能的减少卒中后各种后遗症的发生。
脑卒中的防治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持续的健康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才能真正实现“战胜卒中”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