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列宁一句鼓励,成就文学巨著《童年》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37:0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列宁一句鼓励,成就文学巨著《童年》

1908年至1910年间,意大利卡普里岛的一座别墅里,不时传出热烈的讨论声。这里是俄国革命家列宁的临时居所,也是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的寓所。两人经常彻夜长谈,话题从革命理想到文学创作,无所不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影响深远的文学巨著——《童年》的创作念头开始萌芽。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了撰写自传体作品的想法。他那充满苦难与抗争的童年经历,一直像火种一样埋藏在他心中。1908年,列宁来到卡普里岛,与高尔基多次深入交流。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列宁讲述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生活。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高尔基回应道:“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

列宁的鼓励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高尔基尘封的记忆之门。1913年,高尔基兑现了对列宁的承诺,完成了《童年》这部自传体小说。作品以一个小男孩阿廖沙的视角,讲述了他在外祖父家度过的艰难岁月。外祖父的暴躁与吝啬,两个舅舅的自私与争吵,母亲的无奈与早逝,这些都成为阿廖沙成长路上的重重考验。

然而,这部作品并非一味地展现黑暗。在阿廖沙的生活中,也有温暖的光芒。慈祥的外祖母用她的善良与智慧,为阿廖沙的心灵注入了希望与力量。她讲的故事、唱的歌谣,成为阿廖沙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的精神支柱。还有乐观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他们如同黑暗中的灯塔,照亮了阿廖沙前行的道路。

《童年》的问世,不仅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19世纪俄罗斯社会的窗口,更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精神成长的导师。列宁在读过《童年》后,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这部作品“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能够激励人们在艰难环境中保持信念与希望。

《童年》作为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外祖母的形象,更是成为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这部作品以生动的细节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个体在困境中的坚守,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光辉。正如列宁所预言的那样,《童年》成为了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经典之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读者在生活的重压下保持尊严与希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