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与喀左:千年古城的文化魅力与现代活力
朝阳市与喀左:千年古城的文化魅力与现代活力
“朝阳是有诗意的地方,不虚此行。想写的东西太多了,让我思绪万千,如果必须只选择一个地方,那我选择牛河梁。牛河梁率先穿透了我的灵魂,穿透我的灵感,所以我要用我的笔先写那里。”这是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鲁迅文学奖评委王剑冰在参加“千年古道诗书之路——2024中国著名作家辽西走廊文化行”采风活动时,对朝阳市历史文化发出的感慨。
10月13日至15日,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与香港商报联合主办的“千年古道诗书之路——2024中国著名作家辽西走廊文化行”采风活动在朝阳市开展。王剑冰、阿城、沈卫星、于秋月、温亚军、张陵6位著名作家深入朝阳市,探寻这座辽西走廊枢纽之城的历史文化底蕴、风土人情特色以及城市焕发出的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燕古都:东北最早的都城与文明曙光
朝阳市,这座位于辽西走廊上的古城,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作为“三燕故都”,这里曾是东晋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后燕、北燕三个地方政权的都城或陪都,历时近百年之久。
三燕文化在东北地区创造了多个“最早”:东北最早的都城、皇宫、佛寺、学府、桑蚕业、皇家园林、科举制度,以及最早在北京建都城。这些开创性的成就,不仅展现了三燕文化的辉煌,也奠定了朝阳市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三燕文化最令人惊叹的成就之一是马镫的发明。1965年,在北燕贵族冯素弗墓中出土的一对木芯长直柄包铜片的马镫,是世界上现存时代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马镫实物之一。这一发明极大地改变了古代战争和交通方式,对世界军事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牛河梁遗址: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
如果说三燕文化展现了朝阳市的历史辉煌,那么牛河梁遗址则将这座城市的文明历史推向了更遥远的过去。牛河梁遗址位于朝阳市下辖的凌源市、建平县、喀左县交界处,是红山文化的核心遗址,距今约5800-5200年。
牛河梁遗址的发现,将中华文明起源向前推进了500-600年。这里发现了女神庙、积石冢和大型祭祀遗址,出土了玉器、陶器等珍贵文物,被誉为“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
女神庙是牛河梁遗址最令人震撼的发现之一。庙内发现的女性雕塑,尤其是那尊高22.4厘米、面宽16.5厘米的女神面像,引起了考古界的广泛关注。这尊女神像未经烧制,头顶有箍饰,颜面呈鲜红色,唇部涂朱,嵌玉石为睛。考古学泰斗苏秉琦认为,这尊女神像是5500年前红山人供奉的女祖,也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朝阳北塔:东北第一塔的千年传奇
朝阳北塔,这座被誉为“东北第一塔”的古塔,见证了朝阳市千年的历史沧桑。北塔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85年前后),历经隋唐辽代多次修缮,形成了独特的“塔上塔”“塔包塔”的构筑形式。
1988年,对北塔的修缮工作成为考古界的重大发现。当时,文物修复工作者在塔檐进行修护清理时,发现了一个由1.2米见方的青石板围合而成的石函,内藏上千件奇珍异宝,包括3件国宝级文物和1件世界级宝物。其中,由银丝、珊瑚、珍珠、玛瑙、玉石、水晶等宝物连缀而成的七宝塔,更是举世无双的瑰宝。
文化传承: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力量
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小说家阿城感慨地说:“作为东北人,到了朝阳有一种亲切感、亲近感,厚重的历史文化给人以启示和震撼,这是朝阳的骄傲,也是东北的骄傲,辽西走廊上的枢纽之城名副其实。”
朝阳市不仅是一座承载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更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红山文化、化石文化、三燕文化、红色文化“四大文化”相互交融,为这座城市注入了独特的精神气质。正如文学评论家张陵所说:“朝阳厚重的历史文化中蕴藏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价值,给朝阳这座城市以厚重的积淀、文化的自信和走向未来的力量。这种古老的文明在今天所产生的强大现实力量,也是激励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朝阳市与喀左的历史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见证,更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正如作家们所感受到的,这片土地上的文明之光,正照亮着中华民族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