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勤打卡不是万能钥匙,过度管理或致企业衰退
考勤打卡不是万能钥匙,过度管理或致企业衰退
“当一个企业开始强调考勤打卡的时候,这个企业也就开始走了下坡路。”这是央视名嘴白岩松在读《道德经》时提出的“白氏理论”。乍一听,这似乎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观点。考勤打卡不是走向规范化的标志吗?为什么它会象征着企业走向下坡路呢?要理解白岩松的观点,我们需要从企业管理的本质和人性的特点出发,深入探讨考勤打卡制度的利与弊。
从《道德经》看企业管理
白岩松引用《道德经》中的智慧,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太上,不知有之。”意思是说,最好的领导,让人感受不到他的存在。在这样的企业中,一切井然有序,一切不需要人为控制,大家全凭自觉进行工作。这个时期的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公司自然蒸蒸日上。
而当一个公司开始强调签到打卡,需要一个规则制度来限制规定员工的时候,正是心散了,员工不为公司奉献,找不到归属感。好的将军,也要有好的军队。若是人心散了,员工人人自危,那公司自然是走下坡路了。
过度考勤的反面案例
近期,一家江苏企业的做法引发了广泛争议。据报道,该公司不仅要求员工每天工作到晚上8点,还对下班后4分钟内打卡的员工进行通报批评。这种做法不仅没有提升工作效率,反而引发了员工的普遍不满,甚至有网友调侃:“员工也是的,这些老板喜欢上班摸鱼的,摸鱼晚点下班不行吗?这种老板不喜欢认真上班的,喜欢摸鱼晚下班!工作不看成果,只看考勤。”
这种过度强调考勤的做法,不仅没有提升工作效率,反而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正如白岩松所说,当一个公司开始强调考勤打卡,需要一个规则制度来限制规定员工的时候,正是心散了,员工不为公司奉献,找不到归属感。好的将军,也要有好的军队。若是人心散了,员工人人自危,那公司自然是走下坡路了。
华为的管理智慧
然而,并非所有企业都陷入了过度强调考勤的误区。华为的考勤打卡制度就展现了一种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智慧。华为虽然有严格的考勤制度,但其目的更多是为了关怀员工,防止过度加班,而不是简单地约束员工。这种制度设计体现了对员工的尊重和关怀,与白岩松的观点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任正非曾表示:“我们不能对过去的英雄关怀,我们就不能有英雄辈出。”这才是华为强调考勤的意义。不是为了看谁漏打卡、提前下班,而是为了体现对奋斗者的关怀,不忘记过去的奋斗,以便在将来不能奋斗的时候,予以体现。
考勤打卡制度的反思
考勤打卡制度的初衷是好的,它旨在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但在实际操作中,如果过度强调考勤,而忽视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就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正如白岩松所说,当一个企业开始强调考勤打卡时,往往是企业开始走下坡路的标志。
在数字化时代,企业管理应更加注重员工的内在动力和创造力,而不是简单地依靠外在的制度约束。正如华为所展示的,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应该能够激发员工的自我驱动力,让员工因为对工作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而自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结语
考勤打卡制度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如何使用这一工具,却考验着企业管理者的智慧。过度强调考勤,可能会带来短期的秩序,但长远来看,却可能扼杀企业的活力。反之,如果能够将考勤制度与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相结合,就可能创造出一个既有序又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这,或许才是考勤打卡制度的真正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