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老人骨折风险?家中做到这几点
如何避免老人骨折风险?家中做到这几点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骨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髋部骨折尤其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其严重性不容小觑。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老年人骨折的原因、预防措施以及治疗建议,帮助您更好地保护家中老人。
髋部是我们人体的“主心骨”,对我们起到了支撑的作用。一旦发生骨折,我们将丧失站立的能力。髋部骨折常常被形容成“最可怕的骨折”,有20%的人在髋部骨折后一年中就会死于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如褥疮、坠积性肺炎等。
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的原因
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基础疾病:老年人容易受到基础疾病的影响,身体平衡性变差,走路不稳可导致骨折。
骨质疏松:随着年龄增长体内的钙会大量流失,而且老年人活动较少,平时缺乏锻炼,会进一步加重骨质中的钙流失,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引起骨质疏松症,在受到外力撞击后,就很容易出现骨折。
肌肉韧带松弛:中老年后,人体的肌肉、肌腱等运动功能会随年龄增长而减退,活动能力也会逐渐下降,肌肉韧带松弛,导致肌肉之间的协调能力变差,在走动时,由于肌肉、韧带对于骨骼的作用力不平衡,容易导致老年人走路摔倒,从而增加骨折的发生率。
如何预防老人摔倒?
为了避免摔跤、骨折,我们在家中可以注意这几点:
- 有瓷砖的地方要进行防滑措施
- 备一盏小夜灯,防止晚上起来上厕所摔倒
- 家庭适老改造,在老人经常活动的区域安装可以固定的把手或者扶栏,方便老人可以随时扶住。卧室、洗手间、厨房等容易摔跤的区域都可以进行安装。
老年人骨折:手术 or 保守治疗?
如果很不幸,老人还是面临了骨折,那么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应该是,到底应该如何治疗了,很多人都怕年纪大了,经不起手术的折腾,所以想要选择保守治疗。
其实如果说骨折不严重、或者说上肢稍微有点骨裂、骨头没有错位移位的,这种情况下部分病人是可以保守治疗的。
但是一旦老年人发生下肢骨折,如果不处理、保守治疗,就涉及到长期卧床,会出现很多并发症,所以针对老年人下肢骨折,一般还是建议手术治疗的。
有数据显示,老年人下肢骨折后不手术长期卧床,半年死亡率达到10%20%,一年的死亡率达到20%30%,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建议大家碰到类似情况的时候,还是根据医嘱,该手术时还是接受手术哦~
老年患者术后要不要补钙?
很多人在发生骨折后,就意识到可能需要多多补钙,以免再次发生骨折,但是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对于术后恢复的患者,在术后2~4周之内,其实不用特地补充钙剂!
在术后2~4周内,患者可以通过天然饮食补钙,例如喝牛奶、绿叶蔬菜、豆制品等。
待术后24周之后,肿胀消失了,如果医生觉得你确实需要补钙,那么可以在饮食之余,额外补充500600毫克(钙剂)。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