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劣药品:全球公共卫生的隐形杀手
伪劣药品:全球公共卫生的隐形杀手
2023年5月,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一起案件:一名女子陈某某通过微信销售假药肉毒素,涉案金额高达150万元。这起案件不仅揭示了伪劣药品的惊人利润,更暴露了其对公众健康的巨大威胁。陈某某最终被处以150万元罚款,但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中至少十分之一的药品是伪劣药品,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亿美元。伪劣药品不仅可能导致治疗失败,甚至可能直接伤害患者,加剧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风险。
全球视角下的伪劣药品问题
伪劣药品问题并非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局部问题,而是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从美国到中国,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伪劣药品无处不在,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美国,2019年海关边境保护局扣押了27599批侵犯知识产权的货物,如果这些产品是真的,它们的零售总额将超过15亿美元。2021年,假冒产品使美国消费者损失了690亿美元。这些数据令人震惊,也反映出伪劣药品问题的严峻性。
在中国,情况同样不容乐观。2020年8月,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公安机关查获一宗涉外无证制售假药特大窝点团伙大案,涉案人员多达8人,最终被判处终身禁止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2022年12月,东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公安部门查获一批假冒伪劣三类医疗器械试剂盒,涉案产品货值高达911373元,相关责任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伪劣药品的危害
伪劣药品的危害远不止于经济损失。它们可能含有不当成分或剂量,导致治疗失败;可能含有污染物或有毒物质,直接伤害患者;还可能加剧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风险,使疾病更难治疗。此外,伪劣药品还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使家庭将大量积蓄花在无效治疗上,并浪费卫生系统的宝贵资源。对卫生保健人员和系统的信任会受到侵蚀,使社区变得脆弱和畏惧。
如何识别伪劣药品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伪劣药品的危害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选择正规渠道:尽量在医院、正规药店或官方授权的网上平台购买药品,避免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
检查包装和标识:仔细检查药品包装是否完好,标识是否清晰,包括生产日期、有效期、批号等信息。
核对药品信息:可以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药品的批准文号、生产企业等信息,确保药品的合法性。
注意药品外观:检查药品的外观、颜色、气味等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应及时咨询专业人士。
警惕低价诱惑:如果药品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要提高警惕,可能是假货。
保留购买凭证:购买药品时应索要并保留发票或收据,一旦发现药品有问题,可以及时维权。
共同应对伪劣药品挑战
面对伪劣药品这一全球性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确保药品生产质量;公众则应提高警惕,学会识别和避免伪劣药品。
同时,国际社会也应加强合作,共享信息,共同打击跨国伪劣药品犯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安全、健康的药品使用环境,保护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