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市勐龙镇小街中心小学:推进生态文明教育 打造绿美和谐校园
景洪市勐龙镇小街中心小学:推进生态文明教育 打造绿美和谐校园
近年来,景洪市勐龙镇小街中心小学以生态文明教育为主线,积极推动生态校园、绿美校园建设,探索出一条特色生态办学之路。学校先后被评为国际生态学校、云南省科普示范学校、西双版纳州科普示范学校和西双版纳州绿色学校。
勐龙镇小街中心小学始建于1958年,是景洪市乡镇学校办学规模较大的一所多民族寄宿制公办小学。学校占地面积66239平方米,绿化面积占总面积的47.8%。
为常态化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每周二、周四下午第三节课都是学校科普兴趣小组集中学习的时间。在自然科普园内,老师们会带领学生观察和认识各种植物,现场讲解各种植物的生长周期、管理养护等知识和技巧,让学生在主动思考的同时,又形成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自觉意识。
景洪市勐龙镇小街中心小学科普兴趣小组学生程严颉说:“在我来到学校的五年来,经常会有老师带我们来到科普园学习各种知识,这里的植物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收获。比如植物的生长特性,让我懂得了植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人类需要和植物共同相处,和谐的生活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丽。”
2014年,勐龙镇小街中心小学建立的自然科普园得到了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大力支持,在双方联合开展的“生物多样性”绿色生态环境教育活动中,中国科学院的专家会亲自到校给学生们传授自然与生物科普知识,普及生态环保知识。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和社会资源,在校内建设了700多平方米的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种植了70多种热带雨林区濒危的、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植物,为师生开展自然科普实践研究提供现场教学活动基地。
景洪市勐龙镇小街中心小学科普兴趣小组老师叶应良说:“我们学校每年利用寒暑假选派学生到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开展夏令营、冬令营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户外自然体验,并带学生到学校周边去进行生物多样性的科普实践活动,从多方面开展绿色生态环境的教育,其目的是丰富孩子们的课外自然知识,开阔视野,逐渐养成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
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自然与人类生息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理念,勐龙镇小街中心小学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学活动,将环保知识送进课堂,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绿色文明意识,养成环保行为习惯;在学校公共区域粘贴绿色环保宣传标语,广泛宣传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倡导节能、节水、节粮、垃圾分类等行为,培育优良的绿色节能校园文化;科学规划绿化区域,分布种植了160多种树木和花卉盆景,并由生物多样性小组和自然科普组为植物“挂牌”,管护植物,真正实现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景洪市勐龙镇小街中心小学校长饶新明说:“山积而高,泽积而长,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引下,将继续努力深化生态文明教育,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校园,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绿美学校。”
本文原文来自景洪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