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银行卡“直刷”坐地铁,会给北京带来什么?
境外银行卡“直刷”坐地铁,会给北京带来什么?
AI划重点 · 全文约2726字,阅读需8分钟
北京市自13日起全面开通境外银行卡非接触式拍卡过闸乘车服务,外籍乘客可直接刷万事达卡和维萨卡进站乘车。
此举是人民银行、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重大探索。
专家表示,此举不仅丰富了支付手段,提升了用户体验,更彰显了北京在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决心。
除此之外,北京将继续创造更多平台进行国际交流和融合,建设人才社区,促进更多国际人才的流动,以及通过数字化方式优化国际营商环境。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不必先买票、再刷票,外籍人士持境外银行卡在闸机上一刷,北京全市27条地铁运营线路“随心坐”、490座车站“全通行”、市郊铁路S2线“也支持”。13日,这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举措在2024年服贸会上正式发布,为中国内地首创。
北京交通广播《1039新闻早报》节目特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科技财经作家醒客、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和您聊聊如何看待这项举措?它对于本市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又有哪些意义?
北京率先实现刷境外银行卡坐地铁
昨天(13号),“北京率先实现刷境外银行卡坐地铁”一事登上热搜。
本台记者黄河报道,为进一步优化外籍乘客在北京乘坐轨道交通的出行体验,从13号开始,本市全面开通境外银行卡非接触式拍卡过闸乘车服务,外籍乘客可直接刷万事达卡(Mastercard)和维萨卡(Visa)进站乘车,进一步丰富了北京轨道交通票务支付的方式。
外国友人使用万事达卡刷卡乘坐北京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记者拍摄
如何看待北京轨道交通这一新举措
据介绍,此举是继7月底北京面向外籍人员发行多用途旅游交通卡BEIJING PASS后,为外国人出行再次新增的便利措施,在中国内地还是首创。北京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是人民银行、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重大探索,也是北京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的创新举措。
对此,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就表示,此举不仅丰富了支付手段,提升了用户体验,更彰显了北京在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决心:
王鹏:
首先,此举提升了用户和顾客的体验,大大降低了进站相关的时间成本。
第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丰富了相关的支付手段,丰富了相关的应用场景,更增加了支付的多样性和便捷性。
第三,通过这一点小事,可以体现出北京在积极拥抱全球化,更加彰显北京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也更加有助于促进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合作。
另外,通过这件小事,实际上相当于更好地提升了北京的营商环境,提高了外籍人士在京工作生活的体验,从而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来进行发展。
最后,通过这一件小事,也彰显了北京的公共交通在支付领域的国际化水平,为外籍人士提供了更加友好的城市环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提升了北京的国际形象,有利于创建国际交往中心。
(图片引自网络)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北京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工作部署,针对不同群体的支付习惯,坚持央地协同,统筹力量打通支付服务存在的堵点,着力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支付服务体系,为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务。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也表示,此举是北京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展示北京扩大对外开放决心的一个重要体现,而要想吸引外国人来,吸引外资,就先要解决好最基础的问题:
刘春生:
扩大对外开放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命题,优化营商环境也是非常宏观的一个叙事,但是在这之前,是要深入到各个生活场景和各个生活细节里面去的。所以,我们说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它不仅要做大也要做细。
我们希望赢得名声,希望赢得好的口碑,是需要来中国的这些外国人口耳相传的。他来了以后,首先面对的就是最基础的问题,各种各样的生活、消费、交往等这些方面的一个需求。他如果在中国生活的便利,在中国能够体会到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情景,也能够体会到中国现在这么发达,中国市场这么广博,中国经济蒸蒸日上的这个场景的话,他才会愿意去投资,他才会愿意带着真心去宣传北京,宣传中国。
科技财经作家醒客则表示,此举也表明了北京在技术和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态度:
醒客:
从技术基础上看,刷卡进站采用的都是国际统一的RFID(电子标签)和二维码的技术。
技术上,国际是统一标准的,但是服务一般都是本地化的,就是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有自己的服务,一般这些服务是通过联盟组织来打通的。
现在我们整个地铁系统是对接了国际的这个联盟系统,比如万事达卡,从金融支付的角度,把科技本来统一的标准能够延伸到金融开放的状态下来,它能够保证每个人的比如说信息安全,也能保证它的便捷性。科技进步的时候,其实也在为金融的开放提供技术上的一个动力。
这样的话,国际游客到北京来就跟他在自己国家自己城市一样的,他消费的方式就非常方便。
实际上,技术方面它不是一个难题,是一个开放的态度,就是一个技术态度。我们利用了全球统一的技术,然后在金融服务上面持一个开放态度的时候,就给所有外国人带来了方便性。
怎么做才能更好彰显北京的国际影响力
过去一年,为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出台了一系列便利中外人员往来的新举措。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发展机遇越来越多,中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中国和世界带来多重利好。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表示,北京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一直在不断进步。他认为,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是一刀切,而是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刘春生:
无论是比如说衣食住行这样的一些支付便利也好,开办企业的这种便利程度也好,还是在货物的通关也好,人员的通关也好,如今,节奏更加明快,流程更加简便,我觉得这些都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非常重要的一些方面。
当然,它也是一步一步来的,它在不断的倾听民意,所以,它一定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高水平对外开放绝对不是一刀切,绝对不是宣布一个措施就是高水平对外开放了,它一定是深入到各个过程里面,它遇到的每一个环节我都能够有一些优化的措施,这才是真正的提升和优化营商环境,才是真正的高水平对外开放。
(图片引自网络)
王鹏:
第一,还是要创造更多的平台进行国际交流和融合,比如说,用好北京自己特色的两区三平台( “两区”指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平台”指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和金融街论坛),用好北京自己相关的一些体制机制的这些会议,更好的彰显北京的变化。
第二,政策层面,建设人才社区,促进更多国际人才的流动,通过刷境外银行卡进站这种小事,更好的驱动相关事项的办理,有利于吸引国际人才,促进国际人才合作,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提升北京的城市影响力。
第三,进一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优化国际营商环境,更好吸引全球的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和相关的资金汇聚北京。
另外,针对具体的一些小细节,比如说在交通、支付、外国朋友的签证、工作、创业等方面,还要进一步去简政放权,可以通过数字化的平台,个性化的方式,减少麻烦,增进便利,更好提升我们的服务水平。
另外一点,还可以通过相关产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来提升整个北京的对外开放水平和服务水平。
另外,相关的一些产业、公共服务水平也要进一步提升,更好的为我们的外资也好,为我们拥抱全球化的科创资源也好,做好相关的服务保障。
一座城市能够被记住、被向往,除了物质层面的体量、规模、能级,更重要的是看其自身彰显出的精神、品格、风范,这就体现在其文化影响力、价值观吸引力和国际形象上。
开放的北京,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当外国游客在北京感受到友好与包容,体验到丰富多元的文化和生活的便利性,他们一定会将这种美好的印象传递给更多的人。而这种口碑相传的力量,能够极大地提升北京的国际形象。
(转载请注明本文来源及记者、编辑等信息)
查看原图 17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