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家:萎缩性胃炎重在调理,三款茶饮助力病情改善
中医专家:萎缩性胃炎重在调理,三款茶饮助力病情改善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科常见病、多发病,是胃癌最主要的癌前病变。据估算,我国整体人群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病率>20%,也就是说,每5个人中可能就有一个是萎缩性胃炎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腻为主。建议适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生冷、不洁、霉变食物,减少高盐和腌制食物的摄入。此外,还推荐了几款养胃茶,如鲜佛手茶、黄芪太子参茶和西洋参红枣茶,分别针对不同体质的患者进行调理。通过科学的饮食管理和中医辅助疗法,可以有效缓解萎缩性胃炎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萎缩性胃炎的饮食调理原则
深圳市中医院脾胃病科专家钟梓尤和吴亚宾指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腻为主。建议适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生冷、不洁、霉变食物,减少高盐和腌制食物的摄入。此外,还推荐了几款养胃茶,如鲜佛手茶、黄芪太子参茶和西洋参红枣茶,分别针对不同体质的患者进行调理。通过科学的饮食管理和中医辅助疗法,可以有效缓解萎缩性胃炎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饮食调理的具体建议
- 定时定量,不可过饥或过饱、暴饮暴食。
- 适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 忌食生冷、不洁、霉变的食物,尽可能减少高盐和腌制食物的摄入。
- 饭后不可立即卧床休息,亦不可做剧烈运动,以免食物反流而引起反酸、恶心、呕吐等。
- 尽量减少进食以下食物,以免诱发或加重消化道症状:
- 第一类是刺激性食物,包括煎炸食品、辛辣食品(如:辣椒等),以及咖啡、浓茶、酒类,以及过酸过甜食品,包括糖类(巧克力、蛋糕、雪糕等)、果类(菠萝、芒果、柑橘等)。
- 第二类是产气过多的食品,包括红薯、土豆、芋头以及米粉、肠粉等。饭后不可立即卧床休息,亦不可做剧烈运动,以免食物反流而引起反酸、恶心、呕吐等。
养胃茶的配方和功效
佛手茶
- 配方:鲜佛手20克,或干品佛手10克。
- 制法:将佛手切丝或制成粗末,以开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待温后即可饮用。
-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 主治:适用于肝胃不和证。适用于肝胃失和所致的胃脘胀痛及胃肠神经官能症。
- 服法:每日1剂,代茶饮用,不拘时温服。
健胃茶
- 配方:黄芪6克、太子参6克、乌梅1枚、炙甘草3克。
- 制法:将所有材料放入盛有约1000毫升水的锅中煮沸约5分钟,放凉后代茶饮用。或将所有药味以滚开水冲泡,加盖焖约10分钟,待温度适宜后即可饮用。
- 功效:益气健脾,养阴生津。
- 主治:适用于脾胃虚弱、气阴两虚证。用于脾胃虚弱、气阴两虚所致的胃脘部隐隐作痛,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后加重。此类患者常伴有饮食量少,手足不温,神疲易倦等。
- 服法:每日1剂,代茶饮用,不拘时温服。
- 注意:高血压患者忌服,忌用铁锅煎煮。
红枣洋参饮
- 配方:西洋参3克,红枣2枚。
- 制法:将两味药物放入杯中,以滚开水冲泡10分钟,待温度适宜后即可饮用。
- 功效:健脾益气,养阴清热。
- 主治:适用于胃阴不足证。用于脾胃虚弱、胃阴不足所致的胃脘部隐痛,胃内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咽干,神疲乏力。
- 服法:每日1剂,代茶饮用,不拘时温服。可长期饮用,出现任何怀疑与饮用该茶方所致的不适应立即停用。
- 注意:每日可将泡饮后的西洋参片及红枣嚼服。
其他注意事项
- 起居有常,劳逸有度:应当避免长期过度劳累和熬夜,按时作息,适当运动。同时,应根据气候变化,注意防寒保暖,一般来说,天气寒冷容易诱发慢性胃病的复发,所以,在冬春季节,平常就比较怕冷的人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
- 注重心理调适:紧张、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会诱发或加重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症状,尤其在深圳经济快速发展地区,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生活压力大,过思过虑则易耗伤脾胃。因此,在药物治疗之外,应重视心理治疗,并积极学习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正确地认识疾病,消除恐癌心理,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中医调理的作用
中医强调“胃病三分治疗,七分调养”,不良的生活方式往往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起病和复发的主要原因,所以需要特别注意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我国各大权威指南均明确指出中医药早期干预的确切疗效,规范治疗可以有效延缓或阻止病变进展、降低癌变风险,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萎缩,改善症状。
一个成功案例
一位中年男性患者,因长期饮食不节、过度应酬,从非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萎缩性胃炎。主要症状为胃痛、口苦、口腔异味、乏力等。经中医辨证施治,诊断为肝郁脾虚证,采用六君子汤合并四逆散加减治疗。同时,配合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坚持服用中药半年后胃痛症状明显改善。医生叮嘱患者要注意饮食,规律三餐,饮食清淡,每半年复查胃镜。患者对治疗很满意,并决定之后一定好好善待自己的胃肠。
结语
慢性萎缩性胃炎虽难以彻底治愈,但通过科学管理和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多数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如果出现相关症状或担忧病情恶化,请尽快咨询医生以获得专业建议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