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冬泳变成“冻泳”!这些保命技巧必须掌握
别让冬泳变成“冻泳”!这些保命技巧必须掌握
冬泳被誉为“勇敢者的运动”,但近年来因冬泳引发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1月4日,河北张家口一名冬泳爱好者在清水河游泳时被困冰层下,不幸遇难。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安全警钟:在追求刺激与挑战的同时,如何确保自身安全?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冬泳的风险与防护要点。
据报道,事发地点位于张家口市展览馆河段,该河段明令禁止冬泳。此事件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人表示“隔着屏幕都感觉窒息”,也有人强调“冰下游泳必须配备安全绳”,并提醒大家“安全第一”。
冰下游泳为何如此危险?
光线问题:冰下光线极其微弱,仅能透过少量自然光,且光线会在水与冰之间发生折射,导致游泳者难以辨别方向。
视线干扰:冰层的透明度和结构可能干扰游泳者视线,使出口看起来不明显或被冰层覆盖。冰下的水流和漩涡也会改变游泳者的位置,增加寻找出口的难度。
心理影响:冰下的陌生环境和潜在危险可能让游泳者感到紧张和焦虑,从而影响其判断和决策能力。
哈尔滨市蓝天救援队工作人员表示,冰下遇险自救难度非常大,救援需携带安全绳索,非专业人士不可贸然尝试。
冬泳意外如何应对?
皮肤划伤:如伤口较小,应及时用干净毛巾包扎后就医;如伤口出血量大,可在受伤部位上方用毛巾、手绢等扎紧止血,随后立即送医处理。
抽筋:
- 腿抽筋:游到岸边或抓住漂浮物;深吸一口气潜到水下掰直脚,再用力往外踹。
- 手指抽筋:手握成拳,反复抓握,再用力张开。
- 出现抽筋现象后,再次冬泳时往往容易习惯性抽筋,应做好运动热身。
溺水:发现有人溺水应及时抢救上岸并呼叫120,如果溺水者呼吸心跳停止,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若生命体征平稳,应清除其口中杂物,确保呼吸道畅通。
落入冰窟:发现有人落入冰窟应及时报警,尽可能寻找手边的杆子、绳子或救生圈,抛给落水者;如对自身和冰面有专业判断,救援时一定要匍匐前进,增加受力面积。
冬泳并非人人适合
冬泳时,人体会经历一系列生理变化,如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增强,尤其在水温低至4℃至8℃时,影响尤为显著。合理冬泳能提高免疫力、强化心血管功能,有益呼吸系统、愉悦心情,但也可能带来冷休克、肺水肿和心脏问题,甚至发生溺水等致命危险!
尝试冬泳前的注意事项
适应水温:初次尝试冬泳者可先在陆地上进行适应性训练,并选择合适的水温和入水时间,避免过度寒冷对身体造成不适或伤害。
做好热身准备:可通过慢跑、跳绳、摆动手臂等热身活动提升身体温度和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寒冷环境对身体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泳衣:应选择保暖性能好的泳衣或潜水服。
注意呼吸和姿势:应保持平稳呼吸,避免呼吸困难或窒息,同时维持正确泳姿以减少水的阻力。
注意身体信号:如果出现头晕、乏力、肌肉抽搐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游泳并寻求医疗帮助。
这些人群不适合冬泳
- 心血管疾病患者
- 高血压患者
- 糖尿病患者
- 感冒发烧患者
- 孕妇
- 未成年人
- 老年人
安全冬泳须知
适应水温:初次尝试冬泳者可先在陆地上进行适应性训练,并选择合适的水温和入水时间,避免过度寒冷对身体造成不适或伤害。
做好热身准备:可通过慢跑、跳绳、摆动手臂等热身活动提升身体温度和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寒冷环境对身体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泳衣:应选择保暖性能好的泳衣或潜水服。
注意呼吸和姿势:应保持平稳呼吸,避免呼吸困难或窒息,同时维持正确泳姿以减少水的阻力。
注意身体信号:如果出现头晕、乏力、肌肉抽搐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游泳并寻求医疗帮助。
冬泳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对体力和耐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即便经验丰富,入水前也务必做好热身运动,并确保现场配备救生器材。出水后应迅速擦干保暖,进行适度按摩和恢复性运动,以促进身体回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