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美术教育改革: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15:1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美术教育改革: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以后,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核心在哪里?答案是:教与学关系的根本性调整。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建立学习中心美术课堂,是育人方式转变的典型表现。

问题

课堂上教师以讲授法方式,传递给学生美术学科知识和技能,才是学生美术学习应有的状态吗?

核心素养不是外在于学生身体表面的美术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符号,而是长在学生身心里的品格能力、素质和素养,只能由学生通过学科实践活动慢慢形成。美术课堂上,教师教的重要性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要自然融入、转化到学生个体自主、独立学习的过程之中,成为学生美术学习的助力、支撑、导向。

“学习中心美术课堂”的建立过程,是美术教师的教,不断地转化为学生自主、独立学的过程。这样,随着美术课堂教学的进展,教师教的主导性就逐步变成学生的主体性,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4月14日,“名师之路”基于美育情境下的小学美术课堂革新教学观摩活动,李伟老师执教《捣练图》主题单元之一,课堂呈现出学生自主、独立学习样态。一改之前所见那种“教师讲授与欣赏作品相关的美术史知识,令学生记忆,学生的发言是按照教师预设目标行进”的课堂旧颜。


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学习中心美术课堂”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新型教学。构建“学习中心美术课堂”,是创立新型教学的直接抓手,是实现核心素养落地实质的切入点。从实践角度讲,“学习中心美术课堂”的构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要让自主学习成为美术课堂的中心

从美术课堂的时空角度来说,课堂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美术的场所,而不是教师讲授的舞台,学生自主学习美术的学科实践应占据课堂的主要时空。无论美术教师课堂教学手段采用什么新鲜模式(教学花样),不管它是用多种方式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一时取得多么显著的效果,都不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美术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正道。


只有全力推进美术课教与学的根本性调整,切实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美术学习的主人,才是教学改革的根本方向,更是美术课育人的长久之计。

美术欣赏课堂,应该是以学生自己视觉审美感知为基础,引发学生自主、独立地对赏析的美术作品发表自己的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美术欣赏自主学科实践的助手。也可以称为导赏员的角色。在视觉图像信息化全面覆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经典美术作品的解读可以随时得到,再以讲授法给学生讲述作品相关的美术学科知识、背景素材等,等于无效工作。因为,学生没有自己的审美感知,教师讲授再多,也无法获得触及内心的感受。

美术教师要相信和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美术教师为什么对“教学生美术”的学科性特别在意?根本原因就是对学生自主、独立学习能力的怀疑,总担心离开了教师的教,学生是学不了美术的(教师认为美术是学科技能学习,学生无法自主学习)。

美术教师自身首先要解决教育观、学生观的认识问题。

学生的学习能力(潜力、原生美术表达力)是每个儿童生命基因里客观存在的、并且是与生俱来的,每个学生天生就有很强的美术学习能力(潜力、原生美术表达力)。儿童的涂鸦就是这种能力!但是都被教师、父母(成人)抑制了。

另外,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在独立自主地学习很多东西。研究表明每个儿童都有很强的学习欲望(天性),这些原本是美术教学的重要资源和依靠,却被美术教师忽略了。不少美术教师错误地以为学生都是从“零”起步的,什么东西都得依靠美术教师来教。

核心素养背景下,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目标确立的今天,学生究竟应该怎样学习美术?教师应该怎样教?是基础美术教育研究里最核心的关切,也是美术教学实践最棘手的难题。既时历史以来最受关注的焦点,也是新时期美术课堂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要研究和探索美术课上“学生如何学”和“教师如何教”,必须深入关注和研究美术常态里的课堂互动,特别是对“以‘欣赏评述’艺术实践活动为起点,到……,再到……”的新课程方案、新课标要求的美术课,在第一或第二课时,首先并需要连续实施“欣赏·评述”艺术实践活动。相遇-对话,是每个课堂上基于美术文化情境中,学生能否真实发生视觉审美感知的基础。



你们是没有盲盒的那一组是吗!你们想在哪里分享?在这?!
同学们,我们觉得这幅画它是有一个特别大的特点。首先,我们从这一组“熨烫”来说,两边是冷色,从而衬托出中间的熨烫是暖色。这是其中一点。还有一点,它这个人物的高低,就像音乐的律动一样,这样旋律的高低。(掌声)


太棒了!李老师什么都没有说,掌声来自哪里?能被专家老师认可,说说你的心情怎么样?
感觉非常荣幸!

讨论:美术欣赏课堂上,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学生和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美术文化之间如何对话,如何说话,怎样基于内心感知后的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欣赏课堂,学生的任何话语,都是其生命感悟过程体验性表达,都是学生全身心应对复杂问题的独立、自主解决的探究行为。无论学生的说话是否应对了教师想要的课堂答案,无论学生的话语是否存在这样、那样的偏差,甚至错误观点,都是学生在其短短的生命生长中,自己由个体生活经验和社会交往所获得的记忆储存,与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美术现象邂逅(遇见)时的主观认识和表达。

那些生怕学生看不明白作品,以讲授方式,将作品相关的背景素材、美术史知识一股脑告诉学生的教师,看到李伟老师这样的课堂,不知内心会如何想。

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是一种习惯,依赖成人也会成为习惯。如果儿童依赖的习惯一旦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到头来也就会印证美术教师原来的错误假设:学生是不可能自己(自主)学会美术表现的。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依靠学生学习能力,是教育学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教育学所有成功的秘密都在于此。教师要学会一点一滴去发现、去欣赏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自主学习在美术课堂真实发生

“学习中心美术课堂”不仅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看得见,更重要的是这种学习必须是真实发生的。“真实发生”是针对美术课堂的“虚假发生”、“形式发生”、“浅层发生”而言。如果美术课堂学习只是形式的、浅层的、甚至是虚假的,它就背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本意。防止美术学习的表层化、浅层化、虚假化是构建“学习中心美术课堂”的核心要义。



我有两个观点:第一个我们结合图上的动与静,(手指画面第一个人物开始描述)第一个是静态的、这个也是静态的(手指第二人物),这个是动态的(第三个人物)、这个也是动态的(手指展开炼下的那位俯身的小女孩)。然后,这个扇风,(手指蹲在地上扇风的蓝绿色衣服女孩)从她手中的扇子我们观察出她也是动态的。中间这两个人他们也是动态的。然后,最右一组,这两个人明显地是她们是在旁边歇息,是静态的。这两个正在捣练,所以这是动态的。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发现。

第二个发现,我们结合了她们面向的方向,(指左边第一个人)这个人是面向这边的。师:这样,你面向大家演示。(教师引其转身面向同学们)


(手指画面,由左第一人开始说)这个是朝前的、这个也是朝前的,这个是朝后的……(一一指向画面人物描述)我们小组发现了这两个特点。
你们发现画面上由一定的规律是吗?!你觉得,画家这样安排,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我觉得,虽然我们组发现了这两个特点(东西),但是,她们的排列并没有顺序。我觉得可能画家还是无意的。
可能还是无意的,非常坚持自己的观点。(此刻有两位其他小组的同学举手)你要反驳一下是吗?奥,你也要反驳一下是吗!?来!来!你先说!(教师拍着男生肩膀说)她要反驳你,开放一下自己的心情,好吧!(男生笑了)


挺开心?!李老师还感受到了压力!你看!她已经被专家认可了。

该学生反驳对方的观点

生女
挺开心?!李老师还感受到了压力!你看!她已经被专家认可了。

生女
同学们,我觉得这一幅长图(画卷),它要是没有规律的话,就像(张易鑫)同学你刚才所说,如果作者他是凭空想象而画的话,我想问你,他是怎样生动形象地画出这些人物的动态?她们的表情啊?

生男
我说的、有可能画家哪一天去街上,看到了或者是自己家里人正在干这些活,他看到的,然后突发奇想画出来。

生女
突发奇想?他是怎么迅速记下了整幅图,而且、并且细致、详细地绘画出来的?

(此刻男学生欲言又止,有些难以回答:这个……看到此,李老师面向大家发言)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台下的老师们特别喜欢你们两个人!你们听到他们的笑声了吗?李老师一直坚信,讲真话的艺术最有生命力!台下还有这么多小朋友在举手,要不然,我们一起听一下他们的观点好吗!先请坐好吗?!

讨论:作为教师,怎样应对美术欣赏课上学生的描述、分析、阐释、评价话语,并给予恰当的课堂回音,是能否实现学为中心、学习中心美术课堂的基础。落实美育目标、实现美术课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涵养,构建“学习中心美术课堂”,是教师必须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真正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实践体现。

课堂情境分析。教师怎样看待美术课上学生群体的言语行为?未来生活世界中,一个缺乏沟通能力的人,一个不熟悉文化情境的人,是难以应对复杂问题做出自己有创意性决定的。美术欣赏课堂的对话,并非仅仅是“教师一言,学生一语”的话语轮换。这种最基本、最常见的课堂语言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双方是怎样结束对话的?又是怎样引发新问题的?

回音:把参与课堂的权力还给学生。

美术教师(李伟老师)在欣赏课堂对学生话语的引发,出发点肯定是指向了自己备课、教学设计确立的已知答案。也就是说,引发,是教师预设的美术欣赏主题的“正确答案”。然后,通过相应的问题驱动引发学生的表达。学生回应如果与正确答案相符合,教师会给出正面评价。然而,当学生对作品的描述和分析不是一个指向确定好的已知答案(正确答案),而是更加开放性的问题时,教学目标就不再是要求学生识记本欣赏主题相关的美术学科知识,而是指向理解、应用、建构和用思维方法等高阶思维,来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对话从以往低水平对事实性美术知识的识记,走向了对于美术文化的概念性理解。教师(李伟老师)认可学生的不同答案,并要求学生提供理由比较各自的答案,深化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因而,在这一课堂话语结构中,教师(李伟老师)并不急于直接评价学生对作品描述、分析的回应话语,甚至不急于做出任何有实质意义的反馈,有时候甚至可能仅仅是用了“啊、嗯、哼”等语气词,来推进了课堂对话的继续深入。

构建“学习中心美术课堂”的本质核心:兴趣!(好奇心!)

学生对美术学习不感兴趣的担忧,应该成为每一位美术教师始终秉持的观念。美术教师不应该是学生的领导者或指导者,而应该成为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美术的服务者。帮助学生做自己的探究和研究,美术教师要努力回应学生的所有需求。


儿童的所有能力都遵循并体现“用则进不用则退”的本生规则。每位学生(儿童)都有自主美术学习的能力,可是如果美术教师不让他们去使用和发挥,再强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就会慢慢退化掉的。美术教师要在创建“学习中心美术课堂”中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在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美术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不断地推进“学习中心美术课堂”的建设。

本文篇幅所限,没有对李伟老师的课堂音进行分析。

【全文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