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失衡致光伏行业承压,政策引导推动产业升级
供需失衡致光伏行业承压,政策引导推动产业升级
光伏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163.88GW,同比增长149.4%,但高速增长的背后是产能过剩和价格战的隐忧。2024年,光伏行业进入新一轮调整期,企业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出路?
低价竞争愈演愈烈
“内卷”已成为光伏行业的关键词。2023年初至年底,光伏组件价格从1.8-1.9元/瓦跌至0.9元/瓦,跌幅超过40%。近期,更是出现0.806元/瓦的超低中标价,已低于行业平均生产成本。
这种恶性竞争不仅损害企业利益,也影响行业健康发展。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118家光伏企业总负债高达1.76万亿元,24家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70%。
产能过剩引发行业洗牌
产能过剩是本轮内卷的主要原因。2023年,我国光伏制造端四大环节产量同比增长均超70%,但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导致供需失衡。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光伏产业伴随着产能过剩、价格下探、技术更迭,进入新一轮行业洗牌及落后产能出清阶段。多位业内人士预测,这轮调整可能持续到2026年。
政策调控与行业自律双管齐下
面对行业困境,政策调控和行业自律成为破局关键。
11月20日,工信部发布修订后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将新建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提升至30%,并提出效率和能效要求。同时,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多次组织会议,呼吁企业停止低于成本价投标,倡导行业自律。
创新驱动,光储结合成未来方向
专家普遍认为,技术创新和光储结合是光伏行业突破困境的关键。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2.06亿千瓦,提前完成2030年目标。但随着装机量增长,消纳问题日益突出。储能技术的发展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表示,到2029年,光伏发电将超过水电。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市场的装机量,都将维持在高位。预计2024年全球新增装机390吉瓦—430吉瓦,我国新增装机190吉瓦—220吉瓦。
结语
光伏行业正经历阵痛,但前景依然光明。通过政策引导、行业自律和技术创新,光伏产业将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