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的惊天逆转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的惊天逆转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的烈火迅速席卷全国。在革命的浪潮中,一个关键人物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的进程,他就是袁世凯。
从清朝重臣到民国总统
袁世凯,河南项城人,出生于1859年。他早年科举失利后投身军旅,在朝鲜平叛中崭露头角,后主持小站练兵,编练北洋军,成为清朝末期最具实力的军事政治集团领袖。
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凭借其政治手腕和军事力量,成功地在清朝皇族内部的权力斗争中重新获得权力。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完成了从清朝重臣到民国总统的惊天逆转。
权力博弈:袁世凯的复出之路
袁世凯的复出之路充满了曲折和权谋。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后,载沣成为摄政王,隆裕太后则以“重大事件”为由干预朝政,形成了两派对峙的权力格局。载沣最初将袁世凯踢出政局,但在面对辛亥革命的威胁时,不得不重新考虑起用袁世凯。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奕劻在11日的御前会议上公开提出:如果袁世凯不出山,“长江一带不堪设想”。12日大朝会上,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也公开提出起复袁世凯。但此刻的摄政王载沣却一反常态,反而拒绝了此提议。而且武昌起义后,湖广总督瑞澂就被革职拿问;但12日会议后,载沣又让他戴罪立功,暂不追究,同时让陆军大臣荫昌率军南下。这一连串的事件被当作载沣拒绝袁世凯的例证。
但到了13日,起义军完全攻占武汉三镇,势如破竹,载沣深感义军棘手,由此袁世凯起复才再被提上日程。可袁世凯复出最大的阻力仍是隆裕。10月14日,载沣想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并两次拜谒太后“请懿旨”,但隆裕究竟有没有同意,现在已经不可知。所以袁世凯的任命更大可能是载沣单方面的独裁。至20日,隆裕发内帑交由袁世凯,让其赈济湖北灾民,至此才被认为隆裕终于公开支持袁世凯。
从临时大总统到专制统治者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开始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他解散了国民党,镇压了“二次革命”,并逐步控制了国会和军队。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在国会选举中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然而,他的统治逐渐走向专制,引发了广泛不满。
1915年,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自称皇帝,改国号为“洪宪”。此举激起全国反对,多省宣布独立,最终迫使他取消帝制,仅当了83天的皇帝。
历史评价:功过参半的争议人物
袁世凯是中国历史转型期的关键人物。支持者认为他推动了军事和行政现代化,而批评者则指责他追求个人权力,导致国家动荡。他的失败被视为中国政治体制转型中的悲剧性尝试。
袁世凯的一生复杂多面:他是清末改革的重要推手,也是民国初年权力斗争的核心人物。无论作为现代中国奠基者还是最具争议的政治家之一,他的影响深远且难以简单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