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的文化融合之旅
东北三省的文化融合之旅
东北三省的文化融合之旅是一场穿越历史与现代的奇妙旅程。这片白山黑水孕育的土地,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从文旅市场的协同发展,到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再到内蒙古与东北的文化纽带,东北三省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展现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文旅融合新篇章
近年来,东北三省在文旅市场方面展现出高度的协同合作,共同打造夏季避暑和冬季冰雪旅游品牌,推进区域联动发展。以长白山为例,凭借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和壮丽的火山地貌景观,2024年已累计接待游客218.52万人次,同比增长24.88%。黑龙江省漠河市则凭借“神州北极”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为了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东北三省不断创新产品供给。吉林持续擦亮“清爽吉林·22℃夏天”旅游品牌,打造“三江避暑休闲带”;辽宁推出“踏浪观海,逐绿游山,旅居避暑”为主题的“清凉矩阵”;黑龙江启动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动”,全方位推动全季全域旅游。
2024年7月1日起,《关于促进东北三省一区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决定》正式施行,为东北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东北三省一区通过市场共塑、资源整合、品牌优化、同步宣传,共同提升区域旅游品牌影响力。这种协同发展的模式,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也提升了服务质量,使得东北地区成为全国热门旅行目的地。
饮食文化的交融
东北菜,又称关东菜,是中国菜系中的一朵独特之花。它源于辽、吉、黑三省,深受满族、汉族及其他多民族饮食文化的影响。东北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物产资源为东北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东北菜的烹饪艺术,深深植根于这片黑土地上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之中。
东北菜的烹饪艺术,深深植根于这片黑土地上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之中。东北菜系的烹饪技巧,不仅体现了东北人民对美食的热爱,更是他们智慧与创新的结晶。从炖、烧、烤、炸到溜、蒸、扒、酱,每一种烹饪手法都蕴含着东北人对食物的理解和情感。
炖,是东北菜最具代表性的烹饪手法之一。无论是炖菜还是炖肉,东北人都追求食物的原汁原味,强调火候与时间的掌控。例如,“东北杀猪菜”,就是将散养的猪肉置于大铁锅中慢炖,让肉质变得酥烂入味,每一口都充满了家乡的温暖。
烧烤,是东北菜中另一项不可或缺的烹饪技巧。东北人善于利用木炭的温度和烟熏的香气,将肉类烤制得外焦里嫩,香气扑鼻。例如,烤全羊、烤肉串等,都是东北人餐桌上的常客,不仅展现了东北菜的豪迈,也体现了对食材的尊重。
酱制,是东北菜独有的烹饪方法。东北人擅长使用自制的酱料,如豆瓣酱、大酱等,将肉类或蔬菜浸泡其中,让食物充分吸收酱料的醇香。这种烹饪方式,使得东北菜的口味层次更加丰富,回味无穷。
在东北的美食版图中,酸菜猪肉炖粉条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道菜的精髓在于选用东北特有的酸菜,这种酸菜色泽微黄透亮,酸度适中,口感爽脆。每年的10月中上旬,是东北家家户户腌制酸菜的时节,经过精心发酵的酸菜,与五花肉相遇,碰撞出绝妙的味蕾火花。五花肉赋予酸菜以浓郁的油脂香气,而酸菜则以其独特的酸味,中和了五花肉的油腻,两者相得益彰。炖制过程中,酸菜的酸香与猪肉的鲜美交织在一起,粉条吸收了汤汁的精华,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感。这道菜不仅是东北人餐桌上的常客,也是许多离乡背井的东北人心中难以割舍的家乡味道。
锅包肉,这道源自东北的经典佳肴,以其外焦里嫩、酸甜可口的独特风味,征服了无数食客的味蕾。不同于其他菜系的煎炒手法,东北菜更偏好溜、炸、酱、炖等烹饪方式。锅包肉正是采用了炸制后再淋上糖醋汁的工艺,使得肉片表面金黄酥脆,内里肉质柔嫩,酸甜适度,令人回味无穷。这道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最初名为“锅爆肉”,由哈尔滨道台府厨师郑兴文改良而来,后来流传至全国各地,成为一道深受人们喜爱的东北招牌菜。
地三鲜,这道看似简单的家常菜,却是东北菜系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由土豆、茄子、青椒三种常见的蔬菜组成,虽然用料简单,但烹饪技艺却颇为讲究。土豆要切得大小均匀,茄子需事先炸至微焦,青椒则要在最后时刻加入,以保持其清脆的口感。这三种蔬菜在锅中快速翻炒,加入适量的调味料,使其味道相互渗透,最终呈现出一道色泽诱人、口感层次丰富的佳肴。地三鲜不仅体现了东北菜对食材原汁原味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东北人对家常美食的精致态度。
内蒙古与东北的文化纽带
内蒙古自治区与东北三省在文化上有着密切联系,特别是在东部地区,由于地缘相近、文化相亲、语言相似,形成了共同的文化认同。在文旅协同发展方面,内蒙古与东北三省已经启动了多项合作项目,包括戏曲展演、旅游产品开发等。
2023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规划范围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提出世界级冰雪旅游度假地、全国绿色旅游发展引领地、边境旅游改革创新样板地、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实践地等四个发展定位。
今年的春节,从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公布的春节文旅市场消费数据来看,三省一区共计接待游客1.14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06.43亿元。无论是从接待游客数量,还是旅游综合收入来看,三省一区与2019年同期对比,均有大幅度增长。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特邀研究员钟栎娜认为,实现跨区域的一体化,首先要站在游客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钟栎娜表示:“如果游客进行长距离的旅游,是什么吸引来的?来了之后最想做什么?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基本点。旅游本身是高品质服务,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想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说,如何才能够把人通过长距离吸引到东北?因为游客旅行不可能是在一个行政区划里。”
钟栎娜建议,东北三省一区“抱团”打造旅游整体品牌,不能各自为战,要避免同质化竞争。钟栎娜表示:“区域上要互相引流,东北三省资源很类似,比如夏季避暑,冬天玩雪,春秋的时候去看山和森林。大家都把最好的东西放在一起去宣传,先把人引流到这个地区,联合设计最好的产品。还要特别注意差异化,比如,一个区域赏冰灯、一个区域滑雪,大家不能都做一件事情,尽量去找到地区最大的优势,做地区最合适的产品,把自己最精华的部分拿出来,一起放到整个跨区域的产品组合里,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区域最好产品。”
东北三省的文化融合之旅,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这片神秘的土地,以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无论是文旅市场的协同发展,还是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亦或是内蒙古与东北的文化纽带,都在诉说着东北三省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片白山黑水孕育的土地,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展现其独特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