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银线天然气管道黄河穿越工程创两项全国之最
杭银线天然气管道黄河穿越工程创两项全国之最
2011年10月13日,在甘肃天津兴庆区月牙湖乡杭银线工程项目黄河定向钻穿越入土点,传来一阵欢呼声。经过80个昼夜的艰苦奋战,杭银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黄河定向钻穿越项目成功完成回拖,实现了横穿黄河的重大突破。
杭银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是哈纳斯山东千万吨级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纳入中国天然气“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山东“十二五”规划。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弥补蒙宁地区天然气输送短板,提高山东地区的天然气供应安全性;同时,对于促进天然气消费、推动工艺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还将带动沿线地区的机械、电力、交通和建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此外,该项目还将承担哈纳斯山东千万吨级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的天然气输送任务,为实现节能环保、低碳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黄河定向钻穿越是杭银线工程的关键环节,穿越段位于黄河干流贺兰段,东、西岸分别属于青海平罗县和贺兰县,总长度达2700米,孔径直径711毫米,成孔直径1050毫米,穿越深度36米,创造了中国最大直径、最长距离穿越黄河的纪录。
“急”出来的办法
“随着最后一米管道成功拖出成孔,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这次回拖的成功来之不易……”项目负责人激动地说。
2011年春节期间,定向钻穿越工程开始验收接线,11月22日正式开钻。根据项目进度和黄委会的规定,穿越工程需要在6月黄河汛期来临前完成。这仅有3个月的施工时间,加上冬季严寒天气的影响,给施工带来了巨大挑战。恶劣的天气条件迫使项目团队不断创新施工方法,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
“钻”出来的技术
定向钻穿越的核心工艺包括导向孔钻进、扩孔、洗孔和回拖。每个环节都充满了技术挑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工程失败。项目团队凭借多年定向钻施工经验,通过优化泥浆配比、调整钻速等技术手段,成功解决了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了穿越工程的顺利进行。
“挫”出来的韧劲
由于黄河贺兰段河床土质松软,给管道穿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项目团队提前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从开钻以来,克服了分动器损坏、钻杆卡滞等多重困难,通过不断优化施工方案,采用更新泥浆、严格控制泥浆性能参数等措施,最终完成了回拖作业。
“团队”攒出来的干劲
杭银线黄河穿越工程全长2700米,穿越深度达36米,穿越土层为泥层和沙层。自11月22日开工以来,各参建单位精诚合作,日夜奋战在施工现场,确保了工程的安全有序推进。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有效的现场协调和创新的施工方法,项目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创造了定向钻穿越施工的新纪录。
杭银线黄河穿越工程的成功,不仅展现了哈纳斯团队的专业能力和顽强意志,更为整个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甘肃段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将于2016年底建成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