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文脉春秋》带你探秘海口:火山之城的文化印记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20:1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文脉春秋》带你探秘海口:火山之城的文化印记

近日,央视大型系列纪录片《文脉春秋》将镜头对准了海南岛北部的海口市。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历史文化名城,海口以其独特的火山地貌、丰富的历史遗存和多元的文化交融,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文脉春秋》运用先进的虚拟数字技术,将这座城市的自然美景与人文魅力展现在观众眼前。

01

火山之城:自然与历史的交融

海口,这座“背靠火山的海上阳关”,其独特之处首先在于其地质奇观。海口石山火山群是研究植物适应性的首选之地,一些独特的植物生长得十分缓慢,它们的根系盘根错节,都是为了适应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熔岩。海口石山火山群中总计有40座火山,平均每两平方公里就有一座。这里约一万年前,它们最后一次火山喷发,火山岩台地,从此成为海口的主要自然地貌,从制高点风炉岭向北眺望,海口主城区背靠火山,面向大海。

海口不仅是一座火山之城,更是一座与水紧密相连的城市。绕府城而过的美舍河,是海口的母亲河。美舍河在海口方言中意为“美丽的母亲河”,是府城重要的交通要道。府城内居民所需要的粮食和人员往来,都经美舍河进入府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主任规划师杨亮表示,美舍河是海口市最长的内河,绕府城而过的美舍河,它向西链接南渡江,向北流入大海,既作为城墙的护城河,也为大片的农田提供了灌溉便利。

02

文化交融:中原与南洋的交汇

海口的历史可追溯至宋代。公元1097年,60岁的苏轼遭遇了人生第三次贬谪,乘船过琼州海峡到达琼州府城。府城东北角五公祠内的浮粟泉,被誉为“海南第一泉”,据记载是苏轼当年在海口停留时找到的一口泉水,府城许多百姓都在此取水饮用。“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被贬海南的三年,苏轼认为是他人生中最“奇绝”的经历。苏轼离开海南9年后,海南历史上出了第一个进士——苏轼的学生符确。苏轼等贬谪官员给海南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为海南播下了文明的种子。

另一位与海口密切相关的历史名人是海瑞。海瑞是海口人,他多次为民请命,抵御海盗,疏通河道,深受海口百姓的爱戴。府城的中介路就是后人为了纪念海瑞,用他的谥号命名的,这里已经成为府城最繁华的商业街。海口市琼剧团琼剧演员吴叙勇表示,琼剧《海刚峰》其实演的就是海瑞。海瑞的性格刚硬,做事正直为官清廉,刚峰就是海瑞的号。

03

历史遗存:千年古城的见证

海口的府城始建于公元972年,自宋代成为琼州州治后,元、明、清时期一直是琼州府所在地。如今的府城,虽然古代城池的样子已经模糊了,但依旧是许多海口人记忆中的家园。

府城鼓楼位于文庄路的南端,始建于公元1372年,古时,这里是镇守府城南门的军事设施。登上鼓楼,居高临下,可以想见当时战鼓火炬、传警告急的场景。明代随着府城行政部门的增多,城区开始扩建。最终形成了“七井八巷十三街”的主体街区。

仁和坊里的这口丹霞井,应该是府城历史最悠久的景之一了。府城地表多为火山岩,不易储水,人们只能打井取水,挖了很多井。府城至今还遗存了不少古井。因为打水的人多,还曾经一度出现过卖水的情形。丹霞井井深10米左右,井沿上密布着81道由绳索长期摩擦形成的沟槽,其中最深处有8厘米,这些密密麻麻的绳痕是漫长岁月的印记,也见证了古时人们汲水的艰辛。井水曾经是府城居民最重要的生活水源,有水井的地方就聚集成了街巷,如今这些纵横交错的街巷,就是府城千年不变的城市肌理。

04

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名城的新篇章

2024年7月,海口正式获批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为保护好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海口市制定了专门的保护条例,对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高度等有严格规定。同时,海口正在构建“两脉四圈,一核一廊,六区多点”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两脉”指古南海丝绸之路的西航线、东航线两条古航道;“四圈”包括海上丝路商贸文化圈、滨海渔盐农商文化圈、环岛平原农耕文化圈、中部山地黎苗文化圈;“一核”即海口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廊”为环岛琼崖历史文化展示廊;“六区”涵盖北部、南部、西部、东部、中部和海洋片区;“多点”则指13类城乡历史文化遗存点。

《文脉春秋》通过虚拟数字技术,将海口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领略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正如节目中所说,海口是“中原、南洋交相辉映”的文化交汇点,是“背靠火山、向海而生”的独特城市。通过《文脉春秋》,我们不仅看到了海口的自然美景与人文魅力,更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文化脉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