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美苏空军对决,“米格走廊”成美国空军之殇
朝鲜战争中,美苏空军对决,“米格走廊”成美国空军之殇
1950年至1953年发生在朝鲜半岛的那场冲突,常被许多西方学者称为“有限战争”或“被遗忘的战争”。虽然学者们对这场战争有不同的叫法和解读,但是对于真正经历和参与这场冲突的人来说是“不能被遗忘”的回忆。
朝鲜战争对我国影响意义有多大?有人说,这一战打出了中国近代的尊严,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对这句话,笔者深感赞同。
对于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事迹,已经有无数学者进行了讴歌赞美,笔者就不多说了,今天主要是说一下,在那场战争中,苏联“老大哥”的空军援助。
二战以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中国和朝鲜的政策都是从稳定东方局势,维持雅尔塔体系这一基本点出发的。美苏进入冷战阶段以后,虽然斯大林意识到了,在世界范围内苏联与美国已经进入激烈的争夺与对抗状态,而且发生冲突甚至战争也是在所难免的。
但是,向来行事谨慎的斯大林认为,在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有足够的实力与美国开战的时候,特别是在欧洲柏林危机以后,在没有把握完全打败对方的情况下,冒然采取军事行动与美国正面冲突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在斯大林默许金日成对南朝鲜采取军事行动的主张后,莫斯科也只能充当幕后指挥和秘密向北朝鲜军队提供军事援助,而绝不允许苏军直接参战,至少是不能给美国留下这种印象。
但是事实上,由于苏联与北朝鲜和中国的特殊关系,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特别是在中国军队参战以后,苏联并没有“袖手旁观”,而是派出了强大的空军参战。
朝鲜战争爆发之初,中朝两国的空军力量都很薄弱,到1950年10月底,美国空军投入朝鲜战场的兵力共计14个大队,1100余架飞机。而当时的朝鲜人民军空军还没有喷气式歼击机,只有20架性能落后的战斗机,高射炮也很少,所以美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甚至可以在白天没有歼击机掩护的情况下进行作战飞行。
而且美国空军对平壤附近的北朝鲜空军基地进行了若干次密集袭击之后,朝鲜人民军的空军实际上已被摧毁,完全失去了战斗能力。而中国空军的作战部队当时还没有真正组建起来。
当中国几十万大军和大量军需物资涌入狭长的朝鲜山地时,美国飞机如入无人之境的轮番轰炸,将给中国军队带来如何的重创和灾难是可以想见的。因此,苏联空军的帮助和参战对中朝两国军队来讲是决定性的和压倒一切的。
苏联空军部队共有13个师,在 1950年8月至12月先后进驻中国东北、华北和中南地区。其中,别洛夫航空师是根据斯大林的提议于8月到达东北担负防空任务的。
后来,苏联空军在驻守沈阳地区的第151和第324这两个歼击机师的基础上组建了由别洛夫少将指挥(后来是洛博夫继任)的第64独立歼击机航空军。该航空军是朝鲜战争中苏联空军作战的主要力量,其基地设在中朝边境的安东机场。
第64航空军有三个歼击航空兵师,两个高射炮师,一个航空技术师和三个独立团:夜间战斗机联队、海军战斗机联队以及探照灯团。另外,该军在鸭绿江附近还有两个基地医院和一些小型的后勤保障分队。
此时,苏联空军的主要任务有四项:保护鸭绿江上的桥梁、大坝和发电站;负责三八线以北中朝地区的空中防御;负责培训中朝两国的飞行员;以及收集和管理对美国空军的军事情报。因为苏联空军的主要任务是空中防御和掩护,所以部署在中朝边境的苏联空军不是其最精锐的空中战斗部队。
一般来讲,苏联最好的空军战斗机团和飞行员是部署在首都莫斯科附近的。尽管缺少“王牌飞行员”,但是这些参战的苏联飞行员大部分是参加过二战的有经验的老兵。
在朝鲜战争中,苏联空军第一次真正与美国空军的战斗发生在1950 年的11月。11月1日,苏联飞机出现在朝鲜上空。根据驻华军事总顾问扎哈洛夫大将给斯大林的战况报告,参战的苏联飞机是在安东—新义州地区投入战斗的,苏联飞行员用用米格-15 战机击落了两架 F-82,另两架飞机是被高射炮击落的,一共击落敌机四架。
在空战中,苏联空军没有任何损失。虽然这次空战对整个冬季的战斗影响很小,但苏联空军在志愿军10月25日正式打响地面战斗后的第七天便投入了战斗,尽管只是在鸭绿江上空,也足以证明斯大林对中国出兵朝鲜的支持。
同时,由于性能先进的米格-15战斗机在朝鲜战场上的运用,引起了美国的极大关注。朝鲜战争中,美、苏两国的战斗机及空军力量相比较来讲,除了米格-15 飞机的性能可以与美国的 F-86 飞机相匹敌外,苏联空军的整体实力与美国相差很远。
不仅投入战斗的飞机和飞行员数量远远少于美国,而且在地面导航、雷达侦察、通讯联络等技术装备上也落后于美国。另外,由于苏联空军是暗中相助,根本没有与地面部队的配合作战。
但是,先进的米格-15战机的引入,还是对整个空战的局面有很大的影响。美国的 B-29 轰炸机,造价相当昂贵,而且每架飞机上通常有10到12名机组人员,该轰炸机主要是用于对朝鲜境内的重要战略目标的轰炸,但每次与米格-15交锋都遭受巨大的损失,这就给美国空军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和麻烦,也促使美国不得不在朝鲜投入更多的 F-86 战斗机。
尽管如此,美国在朝鲜空战中还是占有绝对优势的。特别是随着中朝军队的向南继续推进,其后方补给线不断延长,而遭受美军轰炸和袭击的威胁也日益严重。战局的改变,迫使苏联不得不改变原有的战略。
为了掩护中朝军队的后方交通补给线,经与苏联政府商议,自1951年11月10日起,由苏联空军出动两个师掩护辑安至江界、安东至安州两条铁路运输线,以保证后勤的供应。然而,随着朝鲜战局的进一步发展,要求苏联空军的作战半径继续向南扩展。经过中苏领导人的磋商,斯大林决定增派更多的战斗机参战。
到 1951 年春,苏联空军在战术上也更加积极主动,在对美军的空战中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完成了保护鸭绿江大桥的任务,对中朝联军的运输线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苏联的战斗机频繁地出现在朝鲜西北部鸭绿江至清川江地区的上空,对美军战机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1951年8月,开城停战谈判中断后,美国又恢复了大规模的轰炸。从1951年秋季开始,苏联空军开始了反击美国空军的积极行动。在9月19日的空战中,米格飞机打下了 3 架美军“佩刀式”飞机和 3架歼击轰炸机。
在10月23日的战斗中,8架 B-29轰炸机虽有34架F-86和55架F-84的护航,但仍被击落3架。10月 24日当34架美国飞机轰炸顺川大桥时,40架米格飞机起飞迎战,美国又损失了一架B-29轰炸机和一架F-84。
10月30日,44架米格-15战机迎战由21架B-29飞机和200架护航歼击机组成的美国机群,美军又损失了12架B-29飞机和4架F-84飞机。遭受一系列的重创以后,美国飞行员越来越对苏联的米格战机感到恐惧。
在苏联米格战机活动的鸭绿江至清川江的上空,第64航空军已经占有明显的空中优势,以至于这片空中区域被美军称为“米格走廊”(MiG Alley),已是美军空军的禁区。
由于苏联空军的英勇战斗及米格飞机在朝鲜西北部上空的优势,迫使美国远东空军不得不禁止在白天使用 B-29 轰炸机,而采取相对安全但效率较低的夜间轰炸行动,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
朝鲜一役,打出了我中华民族的骨气与尊严,用鲜血与炮火书写着独属中华民族的豪迈,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尽管赢得了战争,但军事装备的巨大差距,仍让我们损失巨大。
尤其是海军与空军力量的薄弱,时至今日,依然是我国国防力量的伤痛,试想一下,如果我国海军空军迈入世界一流行列,谁还敢来我家门前逞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