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刘邦斩蛇:五德始终理论下的帝王神话
解密刘邦斩蛇:五德始终理论下的帝王神话
《史记》中记载了刘邦斩蛇的故事,这个故事在今天看来似乎有些荒诞,但其中却蕴含着中国古代的五德始终和五方上帝的哲学体系与祭祀文化。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这个故事背后的历史意义。
《史记 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前行,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後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
这是记载在《史记》中的一个故事,刘邦因为放走了囚徒,自己也带着十几个囚徒跑到了丰邑西面的沼泽地带,在这里遇到了一条蛇,喝醉酒的刘邦拔剑把蛇斩为两段,然后因为酒性发作,当场酣睡,后面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发现一个老太太在夜里哭泣,人们问他为什么哭,老太太说:我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变成蛇,横在路中间,现在被赤帝的儿子杀死了。
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明显就是编撰的,与此类似的记载,史记中还有很多,比如刘邦的母亲在大湖边休息,梦到一条苍龙盘在身子上,不久就生了刘邦,再比如吕雉说刘邦所处的地方有云气,吕雉总是能顺着云气的地方找到刘邦,这些都是神化刘邦的记载。
刘邦斩蛇起义
这些记载在今天看来有些封建迷信的意思,但在当时,百姓还是相信这个的,尤其是刘邦以赤帝之子的身份斩杀白蛇之子,背后有着深刻的含义,这涉及到古人的五德始终、五方上帝两个古老的哲学体系与祭祀文化。
五德始终与五方上帝
五德始终指的是: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与五行学说相对应,这是华夏古老的哲学体系。
五方上帝指的是:东方青帝太昊、南方赤帝神农、中央黄帝轩辕、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颛顼,这是华夏古老的祭祀文化。
这涉及到复杂的祭祀文化与一整套的哲学体系,想要从底层通过武力成为皇帝并不是造反这么简单,需要一整套的理论来证明自己是真龙天子,来看看刘邦是如何操作的?
从史记的记载来看,可以看出秦国及后世大一统的秦朝的详细祭祀文化:
五方上帝
《史记 封禅书》: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暤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駵驹黄牛羝羊各一云。
《史记 封禅书》: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於鄜衍。文公问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徵,君其祠之。”於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史记 封禅书》:德公立二年卒。其後年,秦宣公作密畤於渭南,祭青帝。
《史记 封禅书》:其後百馀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
《史记 封禅书》:栎阳雨金,秦献公自以为得金瑞,故作畦畤栎阳而祀白帝。
《史记 封禅书》: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或曰:“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夏得木德,青龙止於郊,草木暢茂。殷得金德,银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
秦襄公是秦国的第一任诸侯,他居住在西边,自以为是少暤的代表,作西畤祭祀白帝。
秦文公梦见黄蛇,于是建立了鄜畤,用三牲大礼郊祭白帝。
秦德公在渭南建立密畤,以祭祀青帝。
秦灵公在吴阳建立上畤祭祀黄帝,在下畤祭祀炎帝。
秦献公在栎阳建立畦畤祭祀白帝。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有人认为秦朝是水德之运,因为秦文公曾经猎获黑龙,这是水德的瑞兆。
刘邦如何利用五德始终和五方上帝理论
刘邦斩蛇的故事,正是利用了五德始终和五方上帝的理论。在古代,人们相信帝王的统治是天命所归,而天命往往通过自然现象和神话传说来体现。刘邦斩蛇的故事,正是通过白帝子和赤帝子的对立,暗示刘邦是天命所归的真龙天子。
刘邦斩蛇的故事,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神话传说,更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政治宣传。通过这个故事,刘邦成功地将自己塑造成天命所归的真龙天子,为他的统治奠定了合法性和正当性。
本文原文来自百度百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