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系教授提醒毕业生:别做系统的工具人
哲学系教授提醒毕业生:别做系统的工具人
2024届哲学系毕业典礼发言
活出你想要过的人生
惠春寿副教授
亲爱的2024届毕业生们:
大家下午好!我很荣幸以这样的身份参加和见证同学们人生中非常特殊的一个日子。一个告别过去,同时也是开启下一段人生旅程的日子。我肯定没有办法讲出所有其他老师对你们的寄语和祝福,但我尽量站在一个哲学教师,一个和诸位共同经历了三到四年爱智慧之旅的陪伴者的立场,和大家分享一点感悟。
我们的人生就像是一条延绵不绝、永不回头的河流。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轨迹,但同时也会经常碰撞、交汇,以及在交汇之后各自奔赴。所以,我们总是处于不断的告别之中。但今天的毕业典礼是一次更加特殊的告别。因为从今天开始,你们要告别的不止是身边朝夕相伴的同学、老师,不止是承载了许多回忆的校园,更是作为一个全天候、纯粹的求学者和受教者的自己。在下一段的旅程里,不管你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你都会成为社会大生产中更加积极、主动的那个部分,都会被期待和要求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一个能够提供什么的人,而不是被动接收什么的人。所以,我们把毕业典礼叫commencement,我们认为它应该是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人生的开始。
在你们即将踏上真正属于自己的旅程之时,我希望大家能够意识到,你们将不再只是知识的学习者,更是知识的使用者和创造者。你们将不再有很多机会和必要通过展示自己拥有知识来获得肯定和回报了。这或许是一件好事情。因为拿到一道题、给出正确的答案,这本身既没有创造新的知识,也谈不上是在使用知识。它只是以施为性的方式表明,你拥有知识。但对于绝大多数社会系统来说,更重要的其实是如何恰当地使用知识来实现特定的目标。所以,我想提醒同学们,尽快克服过去十几、二十年来养成的思维惯性,不要只是想着接受和获得现成的知识,要更多地思考如何使用知识,如何让知识匹配和服务不同的目标。
不过,这并不是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主要内容。因为我一点都不怀疑你们肯定能适应学校之外的社会生活,在职场上获得成功。我更希望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其实是不要把职场的逻辑当成生活的艺术,不要在为事业打拼的同时忘记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们现代社会有一些非常有趣的地方。它是有许多不同的系统,每一个人都处于其中一个或几个系统。你或许可以选择进入这个或者那个系统,但通常来说,你的身份、财富、地位、成就、荣誉等总是离不开某个或某几个系统。所有这些系统都是自我循环的:它朝着自己的目标、遵循自己的逻辑运转。所以,系统不会关心你是什么样的人。它只关心你的KPI完成的怎么样,只根据你对它的贡献进行回报。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对于大多数系统来说,能够使用知识完成特定的目标比拥有知识更加重要。
一个充满了不同系统的社会是有很多好处的:它更有效率;更不在乎门第、血缘等我们无从以选择的东西,更能选拔出有才华和天赋的人。但这种优绩主义的社会在最根本层面是把人作为工具来对待的。所以,严格来说,当系统给你开出更高的职位、收入时,它只是对你重新标价。对系统来说,这些都被当成是工具。毕竟,韭菜不会因为它更值钱而不被收割,资源也不会因为市场价格看涨而不再是消耗品。
如何防止系统对生活世界的侵蚀是很多哲学家都在思考的问题。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我想都需要警惕,不要按照系统对待我们的方式设想自己的生活。我们每一个人都完全的、平等的拥有自己的生活。没有人真的可以获得别人的生活,也没有人真的可以代替别人去生活。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就是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一个人可以推迟选择、不去选择,可以追随直觉去选择,可以总是试探性地做短期选择,但如果他永远只是随大流地追求社会鼓励、别人看重的东西,那么他其实没有真正在生活,他把自己变成了系统的工具。你可以想象,这样的人或许可以获得财富和权力,但他唯一不可能得到的,就是自己想要过的人生。
同学们,我不是鼓励大家消极避世、愤世嫉俗。事实上,我认为一个能够理性思考自己生活的人,一定会做出更有创造力的工作。因为建立在利益、诱惑、胁迫之上的力量虽然直接,却不长久;只有真正的热爱才能提供长期、稳定的内在驱动力。我也认为,只有珍视和善用自己理性能动性的人,才会懂得尊重别人,才会追求一个讲理,而不是讲力的共同体。因为总是想着威逼利诱别人的人,自己一定已经在强力面前屈服了。所以,在各位即将踏上新的旅程时,我祝福大家都有勇气,也有智慧,活出你想要过的人生。
-END-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