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打造“千园之城”,绿化覆盖率超43%
武汉打造“千园之城”,绿化覆盖率超43%
武汉,这座被誉为“百湖之市”的中部特大城市,近年来在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数据显示,武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013年的160天提升至2023年的289天,蓝天白云已逐渐成为常态。
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打造城市绿色新名片
2020年底启动的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项目,是武汉推进城市绿化的标志性工程。该项目围绕长江、汉江岸线396公里及沿江腹地3公里范围,构建“水、岸、滩、堤、城、人”和谐共生的亲水空间。截至2024年,已完成八铺街堤、汉阳江滩、洪山江滩等12个子项工程。
其中,青山江滩改造项目最具代表性。该项目首创缓坡式堤防,保留土堤并“植入”混凝土防渗墙,扩展生态空间又兼具防洪功能。2016年,青山江滩整治项目荣获国际C40城市奖“城市的未来”奖项,成为全国唯一获奖的城市项目。
“千园之城”:让绿色触手可及
武汉正全力推进“千园之城”建设,致力于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园”。据统计,2023年底,武汉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43.12%,绿地率为40.0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01平方米。
在两江四岸,830公顷的滨江画廊已基本建成;墨水湖、龙阳湖等71个湖泊公园各具特色;三环线生态带“一带45珠”公园群工程稳步推进。目前,全市各类公园已达980座,即将迈入“千园之城”。
重点企业绿色转型:从“污染源”到“绿肺”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武钢的绿色转型堪称武汉企业环保改造的典范。近年来,武钢累计投资134亿元,实施109个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经改造,武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较2020年分别减少排放63%、56%和62%。
市民感受:从“盼蓝天”到“享蓝天”
市民张宏(化名)的感受颇具代表性:“现在家门口的公园建得越来越好,只要天气好,我就带着小孙子去后湖运动公园玩。”越来越多的绿色空间,不仅改善了城市环境,更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挑战与展望:持续推动绿色发展
尽管成绩显著,但武汉的绿色发展之路仍面临挑战。受区域污染传输影响,武汉空气质量仍会出现波动。2025年1月4日,武汉市空气质量指数一度达到224,属于重度污染。对此,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含绿量”。
从“工业锈带”到“生态秀带”,从“盼蓝天”到“享蓝天”,武汉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随着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千园之城等项目的持续推进,一个更加绿色、宜居的武汉正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