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燃禁放,我们一起守护蓝天
禁燃禁放,我们一起守护蓝天
2024年春节期间,上海因烟花爆竹燃放导致PM2.5严重污染,持续8小时严重污染和3小时重度污染,这一数据再次敲响了警钟:烟花爆竹燃放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烟花爆竹燃放的危害
环境污染
烟花爆竹燃放时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颗粒物,这些物质不仅会导致空气污染,还会形成酸雨,对水体和土壤造成二次污染。2024年春节期间,上海的PM2.5浓度一度高达144微克/立方米,远超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给城市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安全隐患
据统计,2024年全国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18万起,死亡1.96万人,虽然烟花爆竹领域未发生重特大事故,但其安全隐患不容忽视。烟花爆竹的生产、运输、储存和燃放过程都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健康威胁
烟花爆竹燃放产生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这些物质可深入肺部,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对心血管系统也有不良影响。对于老人、儿童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来说,这种影响更为显著。
各地政策走向
面对烟花爆竹带来的多重危害,各地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一些城市选择适度放宽“禁燃令”,如广西柳州、河南郑州等地允许在限定区域和时间内燃放。而河南周口、湖南湘潭等地则坚持全面禁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常纪文指出,“全域禁燃”的做法不合理,建议科学合理地“禁改限”。他认为,在空气质量改善的背景下,春节期间适量燃放烟花爆竹对年度浓度增加的“贡献”非常小,可以考虑适度放开。
创新环保庆祝方式
禁燃禁放并不意味着失去节日氛围,恰恰相反,这为我们提供了创新庆祝方式的机会。
- 文化活动:组织诗词朗诵、书法展览、民间艺术表演等文化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电子烟花:使用电子鞭炮、音乐喷泉等环保设备,既能营造节日氛围,又不会产生污染。
- 线上互动: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拜年、虚拟红包等互动活动,让节日氛围既传统又新潮。
- 公益活动:组织慰问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公益活动,传递社会正能量。
倡议
让我们积极响应禁燃禁放号召,用实际行动守护蓝天。这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更是为了子孙后代能在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中生活。选择环保的庆祝方式,既能保留节日的喜庆氛围,又能减轻对环境的压力,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禁燃禁放,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一起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