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医药制造业营收下滑近1%,行业转型期现多重挑战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44:2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医药制造业营收下滑近1%,行业转型期现多重挑战

8月份,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呈现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情况。不出意外,医药又双叒叕拖了后腿。

7月,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1.5%,在二十个主要行业中增速排名倒数第四;1-7月同比增长1.9%,仅高于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再来看一下营业收入,今年1-7月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为12352.7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9%。

实际上,自2021年创下29288亿元的历史高值后,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一路下滑,2023年为25205亿元。

营收疲软,自然影响到企业利润,医药亏损情况近年来不断恶化。

6月,医药制造业亏损企业单位数为2977家,数量同比增加5.4%,较2021年同期增加47.4%。


这意味着,行业里将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并且,这些数据针对的是“规模以上”的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而那些没有被统计到的小微企业,生存之艰辛就更可想而知。

寒冬之下,裁员成为大部分医药企业的选择,据统计,超过200家中国上市药企在2023年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裁员,而这一趋势在2024年仍在延续。

投融资更不用说,医药指数连跌三年,一级投资更是腰斩。熄了火的市场融资,让生物医药的创新投入成了无源之水。

一级市场的融资正在变难。以最直观的视角来看,据动脉橙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3年我国医疗领域共完成1514起融资,同比下滑15.51%,而相比于最鼎盛的2021年,融资事件数则是直接减少近千件。


2015-2023年我国医疗领域融资事件数对比(数据来源:动脉橙)

近几年医药行业寒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前期资本过热:在2018年前后,医药行业曾高度火热,大量资本涌入,导致上市企业良莠不齐,行业内同质化竞争严重。随着资本市场对医药行业估值回调,部分“泡沫”破碎,使得行业“遇冷”。

• 医保谈判和集采常态化:国内医保谈判和集采常态化推进,进一步影响了资本投资医药企业的热情。这一政策的目的是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同时也对医药企业的利润空间产生了一定的压力。

• 投融资热度降温:据中华职业家企业家协会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蓝皮书》,2022年二级市场对生物医药企业的投融资热度降温。相比2021年,2022年在IPO企业数量和融资总额上均出现较大下降。

• 创新药研发难度增加: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新药研发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研发一款新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资金和人力,同时还需要面对临床试验失败的风险,这使得一些药企望而却步。

•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些药企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惜采取低价竞争的策略,这使得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了挤压。

谈及医药行业那似乎绵延不绝的寒冬,其终结的时辰犹如雾里看花,纷繁复杂,交织着诸多变量,难以一语道破其确切归期。然而,在这朦胧之中,曙光初现,透露出丝丝暖意。政策之春悄然降临,不仅为行业基本面披上了复苏的绿装,更引领着国产创新药的航船,扬帆出海,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壮丽浪潮。这股政策春风,温柔而坚定,持续吹拂着2024年的医药界,促使其以更加矫健的步伐,踏上自我修复的征途。

与此同时,健康意识的觉醒,如同春日里万物复苏的序曲,在民众心中悄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这份对健康的深切渴求,如同饥渴的大地渴望甘霖,不断催生着医药市场的蓬勃需求,为行业的发展铺设了一条宽广无垠的道路。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每一粒创新的种子都怀揣着破土而出的梦想,期待着绽放出最耀眼的花朵。

诚然,2024年的医药行业或许仍将面临“资本寒冬”的余威,但那份寒意已不再是主导旋律。相反,整个行业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与期待,共同眺望回暖的彼岸。这回暖,不仅是温度的提升,更是信心的重塑,是创新活力的全面释放。它预示着,即便是在最寒冷的季节,医药行业也能凭借自身的韧性与智慧,绽放出属于自己的春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