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三定量”突破!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投入临床应用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58:2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三定量”突破!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投入临床应用

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作为下一代诊断病理学的关键技术之一,已经在大三甲医院装机并投入临床应用。这项技术不仅能精确标记多种免疫细胞,还能通过定量分析提供详细的肿瘤微环境信息,极大地提高了肿瘤免疫治疗反应预测和预后评估的准确性。中国科学院院士卞修武教授提出的“下一代诊断病理学”概念,强调了智慧医疗的重要性,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正是其中的先锋力量。

01

技术原理:酪胺信号放大技术实现多靶点检测

多重免疫组化(mIHC)是一种先进的技术,它允许在单个组织切片上同时检测多个靶标。这项技术主要利用了酪胺信号放大技术(Tyramide signal amplification, TSA)。简单来说,TSA技术是一类利用辣根过氧化酶(HRP)对靶蛋白或核酸进行高密度原位标记的酶学检测方法。

TSA荧光染料是由酪胺分子(tyramine,T)和荧光染料偶联而成。在过氧化氢(H2O2)环境中,非活性的酪胺分子(T)被二抗偶联的HRP催化激活发生大量的酶促反应,成为具有短暂活性的中间态分子(T*)并形成共价键结合位点,与邻近蛋白(包括靶抗原蛋白、一抗、二抗及HRP)的富电子区域(如色氨酸、组氨酸和酪氨酸残基)发生共价偶联而沉积。偶联在酪胺分子上的荧光染料从而也在共价偶联蛋白周围大量沉积,使信号被有效放大。因为抗原—酪胺蛋白间的共价键键能的稳定性远高于抗原—抗体间的非共价键结合力,随后通过微波修复洗掉结合在抗原上的一抗—HRP二抗—TSA染料复合物,只保留与抗原偶联的TSA荧光染料信号。之后换不同靶蛋白抗体、换不同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的TSA染料进行第二轮孵育,周而复始,通过多轮复染即可实现组织的原位多靶点染色(最多可八标九色)。

02

临床应用:精准医疗的重要工具

在临床应用中,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展现出了独特优势。特别是在肿瘤微环境研究中,该技术能够同时标记多种相关免疫细胞,直观表征三级淋巴结构,并区分不同亚型和成熟度。此外,它还能定量评估三级淋巴结构的密度、位置等信息,为肿瘤免疫治疗反应预测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以阔然生物为例,该公司推出的多重荧光免疫组化解决方案已在多家医院落地。其产品包括Kreep™多标免疫荧光试剂盒、Krast®全自动多功能免疫组化染色机等,实现了从染色到扫描的全流程自动化。目前,该方案已成功应用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医疗机构。

03

创新优势:实现“三定量”突破

与传统免疫组化相比,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最大的创新在于实现了“三定量”优势:

  1. 定量染色:通过TSA技术,每种免疫细胞都能被精确标记;
  2. 定量成像:复杂的细胞结构得以清晰展现;
  3. 定量分析:通过数据软件对细胞密度、阳性面积等信息进行精准评估。

这种定量分析能力使得多重荧光免疫组化在肿瘤免疫治疗反应预测、预后评估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成为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的得力助手。

04

发展现状:国内企业引领临床应用

目前,中国在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领域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以阔然生物为代表的国内企业,不仅开发了完整的解决方案,还实现了全线产品的IVD认证。这些方案的临床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的个性化诊疗服务。

05

未来展望: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空间病理学的其他细分技术(如空间蛋白组、空间转录组等)尚未突破成本、技术稳定性等瓶颈。此外,智慧病理方面还缺乏统一质控管理,数据整合和病理大数据建设仍处于早期阶段。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需求的持续增长,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必将在精准医疗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下一代诊断病理学的先锋,它将为患者带来更精准的诊断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