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转基因食物的安全评估流程,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严的安全确认方式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32:4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转基因食物的安全评估流程,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严的安全确认方式

在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评估问题上,有一种常见的观点认为,这种新事物必须经过“很多年”和“很多代”的检验才能确定其安全性。但这种观点真的科学吗?本文将通过多个角度的分析,揭示转基因食物安全评估的真实流程,并对比传统的“长期检验”方法,探讨哪种方式更可靠。

1. 转基因食物会改变人的基因吗?

问出这样问题的人,其实是在担心“转基因食物会不会影响改变人的基因”。他们认为,如果食物里转进了人类从未吃过的新基因,万一我们的胃不认识它,让它跑到我的基因里面,把我的基因也弄得变异了,那不是就完蛋了?

但是,这种担心在科学上其实是站不住脚的。转基因食物和其他食物的消化过程没什么不一样。所有的食物吃到肚子里都会被我们的身体消化、吸收、代谢,最终排出体外。在这个过程中,食物中所有的大型分子,包括基因所在的DNA分子,都会被人体各种酶切割成更小的片段。

这些小片段,就像把一篇文章拆成偏旁部首和笔划,不可能再发挥原来的功能,更不可能改变人的基因。退一步讲,如果新转入的基因真的能改变人的基因,那么食物中原有的基因——比如猪的、鸡的、水稻的、玉米的基因……也都有同样的机会改变人的基因。

因为所有基因都是由A、T、C、G四种碱基组成的。

你看,猪鸡水稻玉米我们已经吃了成百上千年了,其中包含成千上万种A、T、C、G排列成的基因。既然我们从来不担心这几种排列会改变人的基因,为什么要去额外担心转基因食物中的某几种排列呢?所以,从理论上讲,担心一种食物的影响“会传到下一代身上”是不必要的。

2. 猪牛鸡:我们已经帮人类验证很多代了!

再退一步讲,如果转基因作物真的能改变基因,那么我们现在早就应该发现了。因为人类很多年前就拿转基因饲料喂过动物了。虽然人与动物不同,但“转基因食物改变基因”“一代一代积累”的可能性,是一样的。爱荷华州立大学食品科学与人类营养学院院长鲁斯•麦克唐纳教授在一篇报告中指出:“在2000-2011年间,转基因饲料一共喂养了1000亿只动物。这种饲料的成分没有什么不同,并且,它也没有影响动物的健康状况。”

并且,大部分禽畜的传代周期要比人类短得多。从最早的转基因饲料出现到今天,这些动物都已经繁殖很多代了——如果换算成人,有的相当于人类已经吃了几百年了。

所以,要是真的会出事,早就应该出事了。

3. 如果不讲科学,吃多少代人都没有用!

说到这儿,你可能还是觉得动物的例子不够有说服力,还是想让一部分人先吃几代再说。如果你一定要坚持这样想的话,我会告诉你,吃多少代人也不管用,这种评估食品安全的方法根本不靠谱。因为事实证明,人类吃了几千年的东西,依然可能存在风险。比如大米,在亚洲地区吃了几千年,没有人怀疑它存在安全问题。

可是在上个世纪,科学家通过统计数据发现,孟加拉地区的砷中毒概率很高。

通过进一步的检测,科学家才发现,这是因为当地水的砷含量过高,而水稻会富集砷。因此,虽然经过几千年的“验证”,孟加拉人都认为他们吃的大米是“安全”的,但科学调查发现,他们吃的大米其实并不安全。

你看,一种食物是否安全,不但“吃上几代人”判断不了,甚至“吃上几百代人”都判断不了。因此,“吃几代人再说”根本不是一个靠谱的评估流程。要想真正严格地评估食品的安全性,我们必须制定一整套科学的评估流程。

4. 现代食品科学的安全评估流程管用吗?

其实,人类为食品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安全评估流程,不过才短短几十年的时间。

事实证明,就在这几十年的实践中,人类发现了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都没有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比如花生,过敏的人吃了会生病,甚至会死亡。比如奶奶传下来的“硼砂粽子”,一不小心就可能使人中毒。这都是吃了“几百年”的东西。

在这套流程下,许多“可能危害”远远小于硼砂等“经过长期多代验证”的食品用料的物质,也因为“安全性不够高”而被禁止进入食品。比如可以让面粉更白、口感更好的过氧化苯甲酰。比如可以让动物的瘦肉更多的莱克多巴胺。

这样看来,现代食品科学的安全评估流程,是不是远远比“吃几百年年”“吃几代人”的办法靠谱得多?

5. 转基因食物的安全评估流程,比你想象得还要严苛

当然,评估任何食品的安全性,不是评一次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就好比一个公司录用了新员工以后,

都会不断“听其言观其行”,用一系列措施评估他能不能继续在公司里干活。

同样的道理,人类的餐桌就像一家公司,想要上桌的转基因作物,就是一个个等待我们录用的员工。我们不会因为“没有人能保证它绝对安全”就拒绝放行,也不是因为批准它上市以后,就无条件地相信“它绝对可靠”。

所以在实践中,科学家们像人事经理一样,制定了极为严苛的考察流程。并且,世界各国都采取“个案审核,批准上市”的方式。也就是说,他们不是笼统地去判断“转基因食品安不安全”,而是针对每一种具体的转基因作物,假定它存在各种“危害可能”,然后逐一去排除。

你能想到的“危害可能”,评估流程中都考虑到了;你没想到的“危害可能”,评估流程中也有许多。只要有一种“危害可能”不能排除,这个“新员工”就会被拒之门外。

并且,通过了这样严苛的考核“入职”的员工,也并非高枕无忧,而是始终处于“有待继续考察监管”的状态,稍有差池,就可能被劝退开除。

注:我国曾经批准过转基因甜椒和番茄的商业化种植,但由于缺乏明显的市场优势,后来它们被淘汰出了市场。

因此,转基因食物的安全评估流程,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严的安全确认方式。如果你认为这样严格的流程还不能保障一种新食品的安全,非要坚持“吃几代人”再说,那么你就只有拒绝任何的创新和进步了。

参考文献:

  1. Ruth S. MacDonald, Safety of GeneticallyModified Foods and Food Ingredients.

  2. http://green.sohu.com/20130916/n386632422.shtml

  3. http://www.moa.gov.cn/ztzl/zjyqwgz/kpxc/201305/t20130513_3459131.htm

本文原文来自百度百家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