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人口破771万:一座工业重镇的转型之路
唐山人口破771万:一座工业重镇的转型之路
近日,唐山市发布了最新的人口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1月1日,全市常住人口达到771.95万人。作为河北省的重要城市,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唐山的人口规模,更折射出这座城市70多年来的沧桑巨变。
人口增长见证城市变迁
从1952年的365万人到2023年的771.95万人,唐山人口总量实现了翻番式增长。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高速增长阶段(1949-1972年):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医疗改善为人口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基本保障,全市人口由343万人增长到541万人。
调控增长阶段(1973-1980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人口增长速度呈现稳步回落的趋势,全市人口年均增加3.9万人。
增速回升阶段(1981-1990年):全市人口年均增长7.5万人,人口增长率出现回升,是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的最高水平。
平稳增长阶段(1991年至今):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加强完善和群众生育观念的深刻转变,1991年—2023年,全市人口年均增长4.74万人。
工业重镇的崛起与转型
唐山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其深厚的工业基础。作为“北方瓷都”,唐山因煤而建,因钢而兴。1878年开平矿务局的成立,不仅是中国近代煤矿的开端,也是唐山这座城市的起点。建国初期,唐山依靠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形成了煤炭、钢铁、建材等支柱产业,一度成为共和国的“工业巨头”。
然而,过度依赖钢铁产业也带来了转型阵痛。2013年后,受产能过剩、环保限产等因素影响,唐山经济遭遇挑战。2023年,唐山经济总量虽已突破9000亿元,但排名却下滑至全国第27位。
城市发展的新定位
面对转型挑战,唐山正积极谋求高质量发展。根据《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9-2035)》,唐山将构建“一纵四横”高铁城际网络,打造京津冀东部门户枢纽。同时,将三女河机场打造为京津冀地区重要支线机场,推进港口建设,形成分工合作的港口群。
在产业布局上,唐山正逐步摆脱对钢铁产业的过度依赖,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2024年6月,唐山获批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将面向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开展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为城市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随着人口素质的不断提升,唐山正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拥有高中(含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30.07%,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98年。人民健康状况持续改善,2020年,唐山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87岁。
展望未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唐山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完善基础设施,这座城市正努力实现从传统工业重镇向现代化综合性城市的华丽转身。771.95万人口,不仅是一个数字,更凝聚着唐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