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 注意!“数字人民币”诈骗切勿掉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3·15 | 注意!“数字人民币”诈骗切勿掉坑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chinahuanong.com.cn/category/view/16313.html
正值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之际,一起涉及数字人民币的诈骗案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不断扩大,不法分子也开始利用这一新兴支付方式实施诈骗。本文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揭示了数字人民币诈骗的常见手法,并给出了实用的防范建议。
案例简介
李女士收到一条看似来自官方的短信,内容为:“【数字人民币】尊敬的用户,您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已预开通,点击链接完成激活,即可领取50元红包”。短信中附带了一个链接,李女士点击后进入了一个与官方页面高度相似的“数字人民币钱包激活中心”。页面顶部有“中国人民银行”字样,界面设计也十分逼真。
按照页面提示,李女士依次输入了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和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随后,页面跳转至“验证身份”环节,要求输入收到的短信验证码。李女士收到银行发送的验证码短信后,未仔细阅读内容便将验证码输入页面。几分钟后,她收到银行提示,发现银行卡内的5万元已被转走。
案例分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数字人民币诈骗案件。不法分子利用群众对数字人民币的好奇和了解不足,通过以下步骤实施诈骗:
- 伪装官方渠道:冒充官方机构发送带有链接的短信或邮件
- 设置诱饵:以“激活钱包”“领取红包”等为诱饵,诱导受害者点击
- 伪造页面:制作与官方页面高度相似的钓鱼网站或APP
- 套取信息:逐步诱导受害者填写个人信息、银行卡号、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 快速转移资金:获取验证码后迅速完成转账操作
此类骗局资金转移迅速,追回难度大,给受害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风险提示
认准官方渠道,谨防钓鱼网站:数字人民币相关信息应以央行官方发布为准,切勿轻信来路不明的短信、邮件或链接。
保护个人信息,谨防信息泄露:切勿在陌生网站或APP上填写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号、验证码等,避免因信息泄露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仔细阅读短信内容,谨防验证码泄露:银行发送的验证码短信通常会注明用途,务必仔细阅读短信内容,切勿将验证码告知他人或输入陌生页面。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惠农网
热门推荐
点痣后是不是越久不洗脸越好?
前端并发如何控制
青少年美术教育革新者:致力培养兼具艺术追求与时代使命的美术人才
摆脱频繁换工作的困扰?专家建议:从自我认识和职涯规划开始寻找方向!
如何提高金融投资的收益水平?这些收益如何进行持续增长?
收集客户需求表怎么写
分期总利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这种计算方法的误差范围是多少?
每天都要进行的“低头”动作,这根神经最怕它
脚汗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样去除
开咖啡店人力资源怎么样
河南就业实力强的3所大学,王牌专业实力强,考上了香饽饽
维持婚姻的简单方法有哪些
Mind+软件AI图像识别功能教程
电动汽车充电桩消防要求是什么?
国企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怎么赔偿?固定期限合同相关问题全解析
中性线的作用是什么?如何正确理解中性线的功能?
新猫到家不吃不喝几天内正常 如何快速适应环境
当今太阳能发电面临的最大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问答:光面爆破技术详解
免息为什么还有利息?如何理解免息与利息的关系?
如何成功与银行协商分期还款:减轻还款压力的实用技巧大全
佛山春运出行攻略:地铁公交全新调整
债券和股票的区别
「豹变」是什么意思? 豹子相关的语源、用法及类比词详解
春日木须肉:舌尖上的春日盛宴
风电造价—— 风轮叶片转一圈能发多少度电 ?风力发电场选址要点
中国公司在海外设立分公司流程:全面指南及要点解析
拔牙过程详解:如何选择适合的麻醉方式?
研究发现:仅仅放弃使用手机3天,就可以重塑大脑活动
公积金年度结息完成,背后的计算公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