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芬《春晓》:古诗新唱的春天
谷建芬《春晓》:古诗新唱的春天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句流传千年的诗句,在谷建芬的妙手改编下,化作了一首广受欢迎的儿歌。谷建芬的《春晓》改编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同名古诗,由谷建芬作曲,张宏光编曲,收录于《新学堂歌》专辑中。这首歌曲通过优美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将古诗与现代音乐完美结合,深受儿童喜爱,并在2010年全国儿童歌曲大奖赛中获得金奖。
创作背景与特点
谷建芬在创作《春晓》这首儿歌时,基于对古诗词深刻的理解,通过精心艺术创作,用音乐语言表达了诗词的美学意境和内在情感。作品融合了文学形象和音乐形象,使得《春晓》的文学价值和音乐价值得以共同展现。
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既保留了古诗的韵味,又加入了现代音乐的元素,使得整首歌曲既有古典的雅致,又不失童趣。歌词部分除了保留原诗的内容外,还加入了“啦啦啦”的童声合唱,使得歌曲更加活泼生动,易于儿童学唱。
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谷建芬的《春晓》在音乐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幼儿园和小学将其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歌唱的形式帮助儿童学习古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白云区的幼儿园中,通过“班班唱·古诗吟唱”项目,将古诗与汉服文化、游戏等形式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孩子们对古诗的兴趣,还促进了家庭亲子关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孩子们每天接触古诗的时间超过两小时,耳濡目染,自然对古诗词兴趣越来越大。
教学效果与意义
古诗新唱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显著。它不仅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还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歌唱,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从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此外,这种教学方式还有助于提升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合唱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首歌曲的演唱,这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结语
谷建芬的《春晓》是古诗新唱的典范之作。它不仅是一首简单的儿歌,更是一扇通往传统文化的大门。通过这首歌曲,孩子们能够在音乐的陪伴下,感受古诗的魅力,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无疑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