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悠悠球”——北京空竹的前世今生
“东方悠悠球”——北京空竹的前世今生
在北京报国寺西侧的一条不起眼胡同里,隐藏着一个名为“空竹缘”的小广场。这里不仅是京城抖空竹爱好者的聚集地,更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娜传授技艺的场所。空竹,这一源自中国古代的民间玩具,经过千年的演变,已成为独特的表演艺术,被誉为“东方悠悠球”。
“嗡唔——嗡唔——”,空竹清脆而富有节奏的哨声从“空竹缘”小广场传出,回荡在胡同的每一个角落。循声望去,只见一群人围在一起,他们时而提拉,时而抛扔,空竹一会儿高过头顶,一会儿穿梭腿间……空竹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后,总能稳稳地落在线上,仿佛有了生命一般。来自意大利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留学生傅金月被这一幕深深吸引,她不由自主地走近了人群。
在人群中,她一眼就看到了王娜老师。王娜老师专注地抖空竹,只见她双腿呈弓步站立,向后仰身,飞转的空竹从她的腰间盘旋而过,动作流畅而优美。傅金月一下子就被王娜老师的技艺所折服,决定向王娜老师请教,学习抖空竹的技巧。
王娜在“空竹缘”表演抖空竹
王娜老师热情地接待了傅金月,向她介绍了空竹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并亲自示范了抖空竹的基本动作。起初,傅金月总是掌握不好力度和节奏,空竹常常在空中翻滚几圈后便落地。在王娜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傅金月的技艺逐渐提高。她能够控制空竹在空中旋转和翻滚的时间越来越长,动作也越来越流畅。
“看来抖空竹并不像我想得那么简单。这里面有很多的技巧在里面,包括手腕的力量、抖空竹的幅度什么的,感觉有很多讲究。”在学习的过程中,傅金月不仅感受到了抖空竹的乐趣和挑战性,还深深地被空竹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所打动。
在与王娜老师深入交流后,傅金月了解到,王娜与空竹的缘分始于2003年。那时,她受到师叔的启发,开始学习抖空竹。“我的师叔一家几代人都是杂技团的,抖空竹的技巧非常高超。每次他们表演,都能赢得满堂喝彩。”王娜回忆道,“我被这种技艺深深吸引,就痴迷上了,毅然决定要学习抖空竹。”
"学习空竹并非易事,需要耐心和毅力。王娜从最基本的动作学起,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幸运的是,她遇到了王丽云老师。王丽云老师退休前是北京园林局文工团的杂技演员,是团里名副其实的“台柱子”。在王丽云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王娜的技艺进步神速。
“老师不仅教我技艺,还带我参加各种演出和活动。”王娜感激地说,“我记得第一次登上大舞台时非常紧张,但看到老师那从容不迫的表演,我也渐渐找到了自信。”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娜的技艺日益精湛。她不仅在国内各大赛事中屡获殊荣,还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2008年,王娜所在的广内空竹表演队更是参与了北京奥运会,作为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演出第一个节目进入鸟巢,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展示了北京空竹的魅力。
王娜参与奥运会开幕式
作为非遗传承人,王娜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她常常说:“抖空竹让我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抖空竹,感受到这一点。”除了表演,王娜还走进学校、社区和公园,义务教授空竹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这项传统艺术。
王娜教授小朋友抖空竹
“空竹不仅仅是一项技艺,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王娜感慨道,“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传承空竹文化,让这项传统艺术得以发扬光大。”
本文原文来自52hr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