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东西巷:古建探秘之旅
桂林东西巷:古建探秘之旅
千年古巷展新颜
桂林东西巷,这座位于靖江王府正阳门东西两侧的历史街巷,是桂林明清时期的历史遗存,也是这座城市古历史风貌的核心区域。漫步其中,仿佛穿越回明清时期的繁华景象。这里是桂林古历史风貌的观景区,不仅保留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还融合了现代商业元素,成为游客打卡的热门景点。
建筑遗存诉说千年沧桑
东西巷因地处靖江王府正阳门的东西两侧而得名,曾被誉为“青龙白虎宝地”。靖江王府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是朱元璋侄孙朱守谦的藩王府,占地18.7公顷,约和283亩地。王府建筑布局严谨,红墙黄瓦,云阶玉陛,十分壮观。整个王府有承运门、承运殿、寝宫,左建宗庙,右筑社坛,亭台阁轩,堂室楼榭,无所不备。王城周围是3里长的城墙,内外以方形青石修砌,十分坚固。城开东南西北四门,分别命名为“体仁”(东华门)、“端礼”(正阳门)、“遵义”(西华门)、“广智”(后贡门)。
穿青书院是清代桂林城市传统民居的代表性建筑,也是目前东巷保存最完好的百年历史建筑之一。书院紧贴明城墙,厅堂里各类书籍和非遗手工艺品琳琅满目,这些富有广西特色的非遗文创产品跟随游客的足迹,将八桂大地绚烂的民族文化传遍了全世界。
文化底蕴深厚
东西巷是桂林古历史风貌的核心区域,保留了大量名人故居和老字号店铺。穿青书院展示穿青印染、桂林石画等十余项非遗技艺,是清代桂林城市传统民居的代表性建筑,也是目前东巷保存最完好的百年历史建筑之一。书院紧贴明城墙,厅堂里各类书籍和非遗手工艺品琳琅满目,这些富有广西特色的非遗文创产品跟随游客的足迹,将八桂大地绚烂的民族文化传遍了全世界。
现代活力焕发新生
2016年东巷改造竣工,2020年西巷改造完成,东西巷焕然一新。如今,经过悉心修缮呵护,这里已进阶为体现时代发展的多元文化复合型历史风貌区,成为中外游客了解桂林的一扇重要窗口。
入夜,行走在东西巷,如同穿越到盛世长安。天色渐暗,巷中人潮涌动,桂花糕摊的木蒸笼被揭开,腾腾白汽翻滚而出;辣椒酱店内,双刀交替起落,剁声震天响;米粉铺里,热气氤氲的米粉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各色香气交织在一起,弥漫于整个街巷。
人们认真对待每一餐烟火,用心感受每一个朝夕。此刻,王城马肉馆内,广州游客赵俊杰正翘首以盼。后厨,厨师架起猛火,将米粉烫至晶莹剔透后捞出,浇上滋滋作响的热油,撒入香菜、花生、蒜米和干辣椒,淋入提前熬制好的卤水,最后铺上大块厚实的马肉,一碗每桌必点的马肉米粉送至赵俊杰面前。“马肉很有嚼劲,米粉口感爽滑。”赵俊杰吃得尽兴,决定打包一份带走。
“我们店从2016年就在此营业,不仅是许多老桂林的心头好,也吸引了无数远方游客。去年夏天,有一家五口外国友人连续来店里吃了4天,说这是他们最喜爱的桂林美食。”经理周凤玲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笑着说。
天南海北的人们循着烟火而来,相聚在街头巷尾流连忘返,在流转的霓虹招牌下,鼎沸的人群中,一处处桂林菜馆里,店主们熟练地为食客端上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美食,满溢烟火温情,搅热桂林夜空。
如何平衡烟火气和古街古貌保护,是考验城市管理者能力和智慧的一道难题。“东西巷的商业开发,我们坚持保护为主,修缮名人府邸、老牌商铺等历史建筑,最大程度还原街区历史风貌,同时对入驻商家严格审核外立面形象,确保契合古街古韵。”秀峰区正阳街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魏建强介绍,通过保留明代靖江王宗庙遗址,用玻璃覆盖保留的遗址,打造成“遗址广场”和“拐弯抹角”墙等网红打卡点,构建了丰富多元的消费场景,持续激发消费潜力,升腾烟火气。
结语
千年桂林城,繁华东西巷。从百年老巷到“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东西巷蝶变新生,成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醒目地标。2024年,东西巷客流量达906.5万人次,刚过去的元旦假期,超6.2万人次畅游于此。最动人的烟火气,是城市大街小巷绽放的笑容,是平淡生活的每一处日常,是夜色阑珊中忙碌的身影……
天南地北的游客,怀揣对生活的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