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及预防措施,这篇防沉迷指南值得一看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及预防措施,这篇防沉迷指南值得一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过度沉迷网络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都会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危害,并提供科学实用的预防措施,帮助家长和青少年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危害
阻碍身体发育
频繁使用手机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使用手机会影响手指发育,而低头玩游戏则可能对颈椎造成严重伤害,导致脊椎变形。
对眼睛有伤害
眼科专家指出,长时间使用电脑或手机会导致60%以上的人出现眼睛疲劳、视线模糊、眼睛干燥或充血等症状。研究显示,小学生连续玩手机20分钟,平均每分钟眨眼7.67次,视力平均下降到43.8度,接近近视状态。此外,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5.3秒,远低于正常值的15-45秒。
耽误学习
沉迷网络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成绩。网络上的游戏、小说等内容极易上瘾,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导致成绩一落千丈。一旦出现成绩突然下滑、厌学、逃学等情况,很可能是沉迷网络的信号。
被不良信息影响
网络上存在大量不良信息,如色情、暴力等内容。青少年辨别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内容的影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产生社交障碍
长期沉迷网络会导致青少年出现社交障碍,产生孤独症、焦虑症等心理问题。他们可能会变得孤僻,不愿与外界交往,性格也会变得怪异,整日沉迷在网络虚幻世界中。
盲目攀比,不择手段
为了获得手机或最新款的游戏设备,一些青少年可能会采取不当手段,如谎称学校收费、从生活费中节省等,甚至出现偷窃行为。
预防和干预措施
国家政策支持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网络保护”专章,明确规定政府有关部门、学校、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在预防和干预沉迷网络方面的职责和义务。此外,《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等文件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具体要求。
家长应做到“5要”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预防学生网络沉迷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信》中,建议家长做到以下五点:
- 善引导,重监督:强化监护职责,培养良好品德,树立自卫意识,防止网络成瘾,辨别不良信息。
- 重表率,立榜样:重视网瘾危害,掌握预防方法,远离网游危害,阅读有益书籍,树立良好榜样。
- 常陪伴,增亲情: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增进亲子感情,安排健康活动,培养高雅情操。
- 导心理,促健康:关注子女情绪,调节心理状态,增强意志力,正确利用网络。
- 多配合,常沟通:主动配合学校,及时通报情况,交换信息,预防网络沉迷。
专家建议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所长郭开元:全社会应形成合力,理性看待青少年沉迷网络现象,坚持特殊保护和优先保护未成年人原则,从完善法律、革新技术和提高素养等多层面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同时,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父母的媒介素养培训,提高他们对青少年上网行为的指导能力。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刘长海:家长应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做好统筹规划,约定手机使用时限;做好防微杜渐,及时分散注意力;做好亲子沟通,帮助子女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做好正面榜样,带头遵守规定,用正能量活动充实生活。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倪端宇:青少年要正确认识网络,多参加户外活动,积极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融入现实人际交往。当出现网络诱惑时,要及时抵制,提醒自己转移对网络的注意力。
通过上述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