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口:海洋生态保护的先行者
海南海口:海洋生态保护的先行者
2025年1月,海口市正式成为海南省首个省级全域美丽海湾,这标志着海口在海洋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作为海南省会城市,海口不仅拥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更在海洋生态保护方面走在前列。其中,海口海洋世界作为重要的海洋主题公园,积极投身于海洋生态保护事业,为建设美丽海湾贡献了重要力量。
海口海洋世界的环保行动
海口海洋世界位于海口市龙华区羊山大道39号观澜湖新城,是一座集观赏、科普教育及互动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海洋乐园。园区内设有多个特色展区,包括展示海南及南海特有鱼类的海底隧道、鲨鱼池,以及海狮表演、美人鱼表演等互动项目。此外,游客还可以近距离观察小爪水獭、巴拿马水豚、美洲狨猴、环尾狐猴、金刚鹦鹉等珍稀动物。
在物种保护方面,海口海洋世界以展示海南及南海特有鱼类为主,包括各种珊瑚、海葵、海星、海龟等。园区内设有长达30米的海底隧道,让游客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海洋环境中,近距离观察海洋生物的奇妙世界。同时,海洋世界还定期举办科普讲座和环保活动,增强公众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
海口市的海洋生态保护成效
近年来,海口市在海洋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海口市共有铺前湾(海口段)、海口湾、澄迈湾(海口段)3个海湾,其中铺前湾(海口段)和澄迈湾(海口段)于2024年获得省级美丽海湾称号,海口湾则在2023年就已获得省级美丽海湾和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在具体行动方面,海口市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例如,铺前湾(海口段)通过“湿地+水体治理”“湿地+水利工程+海岸带保护”等模式,大力推进湿地公园建设,使“国际湿地城市”成为靓丽的新名片。同时,海口市还建立了长效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创新海湾执法协作机制,为海湾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海口样本
2022年5月,海口启动了首次市域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工作。调查结果显示,海口市域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共记录到陆域物种2963种,海洋生物791种,其中重点保护物种27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11种。此次调查还发现了3个新物种,包括1种昆虫和2种大型真菌,以及13种中国新记录物种。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生物资源,海口市根据自身自然环境状况和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确定了4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分别是海口市火山岩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海口市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海口市红树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以及海口市重点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未来展望:构建人海和谐的美好家园
目前,海口市正在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4-2030年)》,计划从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威胁、加强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与惠益共享、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能力等方面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海口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口将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主线,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聚焦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海水养殖活动、部分区域海滩、海漂垃圾污染等环境问题,继续强化陆海统筹、流域海域协同治理,锚定“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建设目标,全面推进国家级美丽海湾建设。
海口海洋世界也将继续发挥其在海洋生态保护和科普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展示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举办环保活动和科普讲座等方式,提升公众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海口市在海洋生态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不仅为海南省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海洋环境保护事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未来,随着各项保护措施的深入实施,海口的海洋生态环境必将更加美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也必将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