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诈骗频发,专家提醒:转账前务必做好这三步
微信支付诈骗频发,专家提醒:转账前务必做好这三步
从一个真实的案例说起
2024年4月,陈先生接到一通自称某平台“客服”的电话,称其最近网购时,微信自动给张先生开启了为期5年的微信“百万保障”功能,如不取消,每年将收取2000元的费用。在对方引导下,陈先生打开微信查看,发现自己确实开通了微信支付“百万保障”服务,便相信了对方。随后,他在对方的诱导下下载了一个购物软件,并在该软件上购买了一块价值4万5千元的名贵手表。对方声称购买只是走个流程,不会真的发货,陈先生付的钱也会退回。然而,没过多久,陈先生发现自己购买的商品已经成功发货,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于是来到派出所报警。
这个案例揭示了微信转账和支付中存在的一些风险,也提醒我们,在使用微信支付时,一定要提高警惕,谨防诈骗。
微信转账的常见风险
电信诈骗花样翻新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风险提示,当前电信诈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共享屏幕”类诈骗:不法分子以各种借口诱导用户开启“共享屏幕”功能,从而实时监控用户的手机或电脑操作,盗取银行账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AI换脸拟声”类诈骗:利用AI技术合成虚假音频、视频或图像,冒充熟人或权威人士骗取信任,诱导转账汇款。
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以“稳赚不赔”“保本高息”等虚假承诺吸引投资者,通过伪造或仿冒的投资平台实施诈骗。
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在游戏或社交平台发布虚假交易信息,诱导用户进行线下交易或缴纳保证金、手续费等。
账户信息泄露风险
个人信息泄露:在使用微信支付时,需要绑定银行卡、输入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一旦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可能会导致资金被盗。
密码安全问题:如果设置的支付密码过于简单,或者在不安全的环境中输入密码,也可能导致账户被破解。
转账截图不具备法律效力
很多人在转账后习惯性地截图保存,以为这样就能作为证据。然而,根据律师的专业意见,单纯的微信转账截图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因为截图存在伪造篡改的可能性,不能作为有效的交易凭证。
如何防范微信转账风险
申请转账电子凭证
要获取具有法律效力的交易凭证,正确的做法是在转账时添加转账说明,并在转账后申请电子凭证。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在转账时添加转账说明,注明转账用途、时间等关键信息。
进入微信“我”-“服务”-“钱包”-“账单”,找到相应的交易记录。
点击“申请转账电子凭证”,按照提示完成身份验证。
下载或保存电子凭证,上面会加盖腾讯业务凭证专用章,具有法律效力。
核实对方身份
在转账前,一定要核实对方的真实身份。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 语音或视频通话确认
- 通过共同好友核实
- 查看对方的微信实名认证信息
设置转账限额
为了防止大额资金损失,建议在微信支付中设置每日转账限额。具体操作如下:
进入微信“我”-“支付”-“钱包”-“安全保障”
点击“转账安全锁”,设置每日转账限额
其他安全建议
- 不要轻易点击陌生人发来的链接或下载不明软件
- 不要随意开启“共享屏幕”功能
- 不要轻信“稳赚不赔”“保本高息”等投资承诺
- 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微信官方或警方求助
总结
微信转账虽然方便快捷,但也存在诸多风险。只有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防范知识,才能确保我们的财产安全。记住,任何要求你转账汇款的陌生电话或信息都可能是诈骗,遇到不确定的情况,一定要多方核实,不要轻易转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