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分数线:是低分上名校,读冷门专业?
强基计划分数线:是低分上名校,读冷门专业?
强基计划自2020年实施以来,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招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详细解答考生和家长对强基计划的常见疑问,包括其优势、专业设置以及各省份的入围录取分数线,帮助考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招生政策。
一、和普通类型招生相比,强基计划有什么优势?
强基计划的招生院校全部是“985 工程”高校,院校层次高。通过报考强基计划,考生可以多一些进入这些高校的机会,更有可能获得降分录取。统计分析近几年高校的强基计划分数线,一般会比统招线低5—30 分不等。
强基计划是一项培优计划,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将得到高校精英模式的重点培养。招生院校一般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进行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本硕博连读等培养模式。
强基计划在普通类型招生之前投档和录取,如果考生不被录取,完全不影响后续批次的投档,相当于多了一个上大学的机会。
说了优势,当然也要说一些它的限制。精英模式的重点培养意味着强基生的学习强度、难度、要求等都会比普通学生的高。本硕博连读也要求考生最好有继续深造的打算,具备在某一领域不断精进的决心和毅力。此外,强基计划在本科阶段原则上是不允许转专业的,即使学生不能适应强基计划的培养模式,也只能转到本专业的普通班,不允许转专业。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考生一定不要勉强选择不合适自己的专业。
二、强基计划专业=基础专业=冷门专业?
从教育部的有关文件中,我们能看到这样的表述: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很显然,强基计划的最初定位确实突出了对基础学科的倾斜,但是我们仍需要注意其背后的深意和后续的发展与变化。
基础学科并不完全等于冷门学科。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量子通信这些热门专业,都需要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作有力支撑。基础学科对于原始创新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本科为基础学科的专业,并不等于硕博阶段依旧是基础学科专业。各个招生院校多会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科对强基生进行培养。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数学类强基生,研究生阶段衔接方向多达13 个(见下表),这样的高校比比皆是。比如清华大学设立书院,统筹推进强基计划,其中探微书院、未央书院对强基生在本科阶段就直接实行双学士学位的培养模式。
我们还要看到强基计划的发展与变化。2022年起,强基计划新增了航空航天类、自动化、飞行器动力工程、智能无人控制系统技术等专业。从近几年的调整来看,强基计划会继续把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这一关键点,很有可能会再加入更多的非基础学科专业,未来可期。
如上所述,强基计划的初衷是培养国家关键领域的重要人才,并非高校推销所谓的冷门专业。因此考生和家长在报考强基计划时,无须用常规的冷门还是热门来考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