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依托在京能源央企优势推动创新、场景等方面合作,鼓励厂区园区配储
北京:依托在京能源央企优势推动创新、场景等方面合作,鼓励厂区园区配储
近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北京市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在新型储能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已建成一批国家级研发机构、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及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关键领域技术优势明显,先进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综合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液态金属电池、超导储能等前沿技术领域实现全面布局。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将全面提高,突破5~10项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和智能装备。在长时储能、储能安全、系统集成等领域建设一批中试平台,重点打造1个新型储能产业育新基地,引育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储能产业链龙头企业,新型储能产业营收超过600亿元。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经济可行的新型储能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升。在新型储能产业示范区开展半固态/全固态电池、液流电池、储能安全技术、储能数据管理平台等示范应用。推动新型储能在分布式新能源、超(快)充站、轨道交通、数据中心等场景实现应用,加快虚拟电厂建设。
到2027年,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国内前列,“三城创新引领、两区集聚带动、多点协同支撑”空间格局进一步深化,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建成1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储能产业示范区,引育3~5家百亿元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涌现一批细分领域国内领先的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型储能产业营收力争超过1000亿元。
实施方案强调,鼓励制造业企业在厂区或所在园区内配置新型储能设施,提升用户电力平衡能力,降低综合用电成本。鼓励围绕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算力中心、5G基站等其他终端用户,灵活探索用户侧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推动新型储能与应急救灾等领域跨界融合,拓展储能多元化应用场景。
依托在京能源央企在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和资金方面的优势,强化央地合作,推动能源央企与市区两级政府、在京储能相关企业在股权、创新、场景等方面的合作,助力北京新型储能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