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航空获航班准点率冠军,数字化系统创行业先河
春秋航空获航班准点率冠军,数字化系统创行业先河
2025年1月10日,中国民航局发布去年民航航班运行情况,春秋航空以90.88%的航班正常率(俗称航班准点率)荣获2024年主要航空公司航班正常率第一位。春秋航空航班正常率连续两年领跑全国民航主要航空公司,荣获第二届 CATA 航空大会颁发的“航班正常服务标杆企业” 称号。而这一切的幕后英雄便是AOC大厅中的一群工作人员。
颜李兵在春秋航空工作长达12年,经历责任签派、签派带班主任、生产控制主任和AOC值班经理等多个核心岗位考验,积累了丰富的航班运行控制经验。
“确保乘客安全、准时到达目的地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每一次航班调配都是一场与时间赛跑。”颜李兵说,提升航班正常率是一项复杂且多变的工作,其中包括维修工作安排、机组任务调整、飞机性能限制,甚至是旅客的行程变更等等,航班每延误1分钟,就会让公司增加成本1000多元。“这还只是直接成本支出,还不包括后续对旅客服务等成本支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航空公司和旅客的核心诉求是一致的。安全、准点将旅客送到目的地,这是航司对于旅客最好的服务。
运控大厅上方张贴着标语“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颜李兵说,这是周恩来总理对民航的寄语,也是AOC的使命与准则。“我们每时每刻都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随时可能出现影响航班准点的情况,需要我们及时做出决策。”
航班准时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天气状况、放行时刻、空中管制等。在遇到影响航班正常运行的因素时,颜李兵及其团队必须迅速做出决策,提供解决方案。
“航班放行前,气象团队会提供预测和相应提醒。但天气瞬息万变,遇到无法预测的天气时,我们必须紧急决策。”去年2月4日的一个航班,由于突降冻雨,机场运行效率大幅下降,多个航班被迫临时取消,候机楼内出现大量旅客滞留。“停机坪和跑道上停满了满载旅客的飞机,甚至从机场传输的实时画面中,一时难以找到春秋的飞机。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次非常紧急且艰巨的任务。”颜李兵补充说:“冻雨落在机身上会瞬间结冰,落在地面也会结成冰,停机坪上待飞的飞机太多,没有廊桥可以停靠,除冰车辆也无法进入。”“他迅速通过各种途径协调机场的停机位、除冰车辆、人员和物资,全力保障即将出发的航班。在他的努力下,经过紧张协调和周密安排,成功保障了公司航班顺利起飞并安全抵达目的地。
颜李兵带领团队响应公司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号召,先后创建了多项运行系统。其中,航班态势感知系统和运行综合风险管控系统均为业内首创。
“调时,简单来说,就是由于天气等因素预计造成进出港航班大面积延误时,由相应机场运管委联合各航空公司发起的不按计划时刻执行航班,实现‘错峰出行’的一种操作。”颜李兵表示,在开发航班态势感知系统前,调时一趟航班大约需要10分钟,且公司只有一人负责这项工作。每天航班量巨大,高峰运行时会达到500多班次,很大程度上会给运行人员带来很大压力。因此,颜李兵团队从降低员工工作量的角度出发,自主研究并创建了全行业首个航班动态调时系统。这个系统的成功开发使得人力成本大幅度降低,效率显著提升,这也是公司一直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一个关键。
颜李兵在谈到自己的成果时,充满了自豪:“因为是行业首创,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需要先采购数据,然后进行评估分析,结合我们自己的系统进行开发。其中的数据应用、对接模式、开发方案都需要反复研究,既要确保数据传输应用的准确性,也要保证一线操作的便利性,但是最终我们克服了所有困难。”目前,航班态势感知系统已经上线两年多,AOC已经非常顺畅地使用这个系统。随着不断的优化和根据政策进行的迭代更新,目前春秋航空智能调配系统也已经在自主研发中。
运行综合风险管控系统的研发同样是行业首创。通过有效的预判运行风险,从而确保运行更加安全平稳。颜李兵打开电脑屏幕,航班运行监控系统上有显著的红色标记。
“通过这些标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哪些航班可能存在机组超时的情况,哪些航班落地可能会面临跑道关闭的情况。让我们更清晰的看到重点关注航班,全流程的跟踪监控航班运行。”2023年,他还牵头开发了一个航班短期计划编排系统,有效提升省油飞机的利用率,为公司节省燃油成本1030多万元,让每一滴油都用在了刀刃上。颜李兵表示,安全是航班运行的红线和底线,在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中,只有保障了安全,才有更多的精力去追求更优的运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