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预防,从日常小事做起
肝癌预防,从日常小事做起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防肝癌需要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
黄曲霉素:这个“隐形杀手”就在你身边
在潮湿的环境中,有一种致命菌——黄曲霉菌,它产生的代谢产物黄曲霉素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一等致癌物,毒性是砒霜的68倍,误食和吸入都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然而,这个“超级致癌物”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黄曲霉素可污染食物,特别是玉米和花生,人们如误食这些发霉变质的粮油及其制品,经消化道吸收进入人体会造成中毒。全球超过20%的肝细胞癌可能由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导致。
那么,如何在生活中避免接触到黄曲霉菌呢?
- 定期清洁家中卫生死角可以有效地抑制黄曲霉菌的生长,降低生活中接触黄曲霉菌的概率。
- 建议砧板和筷子等厨具都应保持清洁干燥,或者定期更换。
- 如果吃到变质的坚果,即使肉眼没有看到明显霉变,也建议不再食用。此外由于黄曲霉菌可产生大量孢子,一旦发现有坚果霉变,剩余的都不建议食用。
肝炎:肝癌的“罪魁祸首”
90%以上的肝癌与肝炎、肝硬化相关。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导致肝癌的主要原因。有效预防慢性肝脏疾病,是防控肝癌的基础。
得了乙肝,就一定会发展成肝癌吗?答案是否定的。肝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过程,与肝炎、肝硬化有着密切关系。10%—30%慢性乙肝患者经过至少5-10年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中又有5%-10%经过至少5-10年转变为肝癌,也有部分患者是肝硬化与肝癌同步发生发展的。反复频繁的肝炎活动,易于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等。
那么,如何预防肝炎呢?
- 接种疫苗: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丙肝目前尚无疫苗,但可以通过筛查和治疗来控制。
- 阻断传播途径:避免不安全注射和血液接触,使用安全套预防性传播。
- 个人卫生: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和不洁食物。
- 定期检查:尤其是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和病毒载量。
酒精:肝脏的“隐形杀手”
酒精性肝病(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2019年,全球青少年和年轻成人中有281,450例ALD患病率、18,930例发病率和3,190例死亡。从2000年到2019年,每10万人的年龄校正患病率在25-29岁年龄组中增加(APC: +0.6%, p = 0.003),在20-24岁(p = 0.302)和15-19岁(p = 0.160)保持稳定。15-19岁至20-24岁患病率显著增加(增加了19倍),20-24岁至25-29岁患病率显著增加(增加了2.5倍)。在非洲和东地中海区域,青少年和年轻成人中所有年龄组的ALD患病率均有所增加。约四分之三的国家和领土的年轻人ALD发病率增加。
那么,如何避免酒精性肝病呢?
- 限制酒精摄入:男性每天不超过2个标准饮品,女性每天不超过1个标准饮品。
- 避免长期大量饮酒:定期给肝脏“放假”,让其有时间修复损伤。
- 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增强肝脏代谢能力。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的关键
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过度饮酒、肝脂肪变性或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肝病、饮食中黄曲霉毒素B1的暴露、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年龄>40岁的男性。
目前,抗HBV和抗HCV治疗可显著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但仍无法完全避免肝癌的发生。由我国学者研发的适用于多种慢性肝病和各种族的肝癌风险评估模型aMAP评分(age-male-albi-platelets score),可便捷地将肝病人群分为肝癌低风险(aMAP评分0~50分)、中风险(aMAP评分50~60分)和高风险(aMAP评分60~100分)人群,各组人群肝癌的年发生率分别为0~0.2%、0.4%~1.0%和1.6%~4.0%。
肝癌筛查应重视将肝癌风险预测评分作为有效工具,开展社区、医院一体化的精准筛查新模式,从而有效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率,降低病死率。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筛查。
血清AFP是当前诊断肝癌和疗效监测常用且重要的指标。血清AFP≥400μg/L,在排除妊娠、慢性或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以及其他消化系统肿瘤后,高度提示肝癌;而血清AFP轻度升高者,应结合影像学检查或作动态观察,并与肝功能变化对比分析,有助于诊断。
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或des-gamma carboxyprothrombin(DCP)、血浆游离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和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ens culinaris agglutinin-reactive fraction of AFP,AFP-L3)也可以作为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特别是对于血清AFP阴性人群。基于性别、年龄、AFP、PIVKAⅡ和AFP-L3构建的GALAD模型在诊断早期肝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6%和93.3%,有助于AFP阴性肝癌的早期诊断。
液体活检技术具有无创取样、多次检测、高度敏感等特性,常用标志物包括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循环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等,在肝癌的早期筛查及诊断、预后评估、疾病监测、疗效评估中展现出较高价值。
结语
肝癌的预防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通过避免黄曲霉素污染、积极防治肝炎、合理控制酒精摄入以及定期进行肝脏相关体检,我们可以有效降低肝癌的风险。保护肝脏就是保护生命,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自己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