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木水火土养五脏:中医养生的最佳实践指南
金木水火土养五脏:中医养生的最佳实践指南
中医五行学说将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归纳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动态,对人体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详细介绍了五行与人体五脏的对应关系,以及具体的养生方法,包括中医养生法和食疗法,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如何通过五行平衡来维持身体健康。
什么是五行?
五行又叫五行学说,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金(代表敛聚)、木(代表生长)、水(代表浸润)、火(代表破灭)、土(代表融合)。
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
五行与人体五脏的对应关系
金——肺
金对应肺,与呼吸道疾病相关,如有呼吸急促、胸闷、咳嗽、喘息、语音低微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肺了。
- 肺最强时间:7:00—9:00
- 肺最弱时间:21:00—23:00
- 强肺关键词:润
白色食物可使肺强健起来。如百合,可润肺止咳,对呼吸道的调养效果最好。此外,白萝卜、白木耳、白芝麻也有生津润肺的功效。
中医养生法:呼吸吐纳。柏树可清肺安神,每天上午8—10时或下午3—5时,在柏树下用鼻子吸气、最呼气,共做12次,长期坚持具有补充肺气不足的作用。
食疗法:润肺佳品罗汉果茶(罗汉果1个,将其切碎,用沸水冲泡10分钟,不拘时频饮)和秋梨膏(秋鸭梨500克,红枣200克,生姜50克,蜂蜜250克,将鸭梨去皮,切成小丁,加适量水烧开,用小火煮30分钟,生姜切成片与红枣用同样的方法煮成汤,过滤去渣,然后把鸭梨汤、枣、姜汤、蜂蜜一起用小火煮5分钟即可)。罗汉果、秋梨的金气最重,且有极强的药性,可使肺功能迅速强壮。
木——肝
木对应肝,肝开窍于目,木资充盈才能眼睛明亮,如有情绪易激动、烦躁不宁、胸胁隐痛、视力急剧下降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肝了。
- 肝最强时间:1:00—3:00
- 肝最弱时间:13:00—17:00
- 强肝关键词:舒
肝怕劳累,肝气最弱的这段时间一定要注意休息,如果必须工作,则至少每隔1小时让眼睛休息5分钟。
中医养生法:按摩“阿是穴”。“阿是穴”即“哪里疼痛哪里就是穴位”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过手指对疼痛部位快速而有节奏地轻轻点揉,可缓解肝部痉挛、疼痛和不适。
食疗法:取灵芝、女贞子、黄芪、甘草、刺五加各适量,制成茶包,开水冲泡饮用。具有保肝、抗衰老的功效。
水——肾
水对应肾,如有腰膝酸软、水肿、尿频、记忆力减退、易感风寒、无故大量脱发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肾了。
- 肾最强时间:5:00—7:00
- 肾最弱时间:23:00—1:00
- 强肾关键词:藏
调解不良情绪,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尽量做到含而不露,遇到不顺心的事,尽快放开。此外,在肾脏最弱的时间,不要熬夜,以怡养精神。
中医养生法:唾液滋养。将舌头伸到上牙外侧,上下左右搅动,让唾液渐盈满口,然后分3次咽下,每天早、晚各做1次。
食疗法:醋泡黑豆补水疗虚,是中医治疗肾阴虚的“黄金方”,吃鱼最为助肾,因为鱼肉不但可以健脾,还能稳定情绪、增强记忆力和判断力。
火——心
火对应心,心主血脉,如有心悸、胸闷、失眠、健忘、烦躁,甚至心前区疼痛等症状时,就需要养心了。
- 心最强时间:11:00—13:00
- 心最弱时间:21:00—1:00
- 强心关键词:养
如有需要耗思思考的工作,可利用中午时间进行,此时心力最强,心脏先天较弱者宜早睡,睡前宜喝杯胡萝卜汁或西红柿汁来养心。
中医养生法:踏豆按摩、按压肚脐。取绿豆500克,用铁锅以文火炒热后倒入盆中,待温度适宜时,将双脚洗净擦干踏踩绿豆,可于每晚睡前1小时踩踏30分钟左右,具有强心安神的功效。肚脐即神厥穴,每晚睡前用食指按住5—7分钟,可敛心静气、安然入睡。
食疗法:取枸杞子30克,炒酸枣仁40克,五味子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方中酸枣仁、枸杞子具有养心血的作用,五味子具有敛心气的作用。
土——脾
土对应脾,暴食伤脾,如有腹胀、腹泻、怠倦、气短、韧带和肌肉松弛、身体水肿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脾了。
- 脾最强时间:9:00—11:00
- 脾最弱时间:19:00—23:00
- 强脾关键词:补
脾弱者可把午饭时间提前到11:00,此时脾气最旺,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最给力,晚饭1小时后吃1个甜性水果可健脾。
中医养生法:腹部刮痧、隔姜艾灸。腹部刮痧,可帮助蠕动亢进的肠胃恢复正常,让脏腑阴阳得到平衡。用姜片将艾炷和穴位隔开施灸,可以调顺脾胃、温胃止呕、理气止痛。
养生十二经
- 疲劳透支找脾经;
- 精力不足找肾经;
- 容易感冒拍肺经;
- 人要无病肠要净;
- 求生必须通胃经;
- 心烦心痛找心经;
- 吸收不好小肠经;
- 颈肩腰背膀胱经;
- 失眠多梦找心包;
- 奇难杂症找三焦;
- 废物积滞找胆经;
- 情志抑郁找肝经;
人身关键五通
任督通,三焦通,百脉通,经络通,全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