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8万职教师资,天职师大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培养8万职教师资,天职师大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简称天职师大)被誉为“中国培养职教师资的摇篮”,自1979年成立以来,已培养了超过8万名“工匠之师”。这些高素质职教教师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遍布全国各地,成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独特的办学定位与创新培养模式
天职师大以培养职业教育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是我国最早专注于职教师资培养的高校之一。学校在全国首创“双证书”一体化培养模式,让学生在获得本科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能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证书。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
学校还创新性地实施“双导师、双基地”硕士层次培养模式,充分融合教育学与工学优势,建立导师组协同指导机制,通过“学校—企业—职校”合作和跨学科学术交流,强化教育实践、企业实践和应用研究。这种培养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也增强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服务国家战略,助力西部发展
作为全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重要基地,天职师大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与东西协作和职教“出海”项目,为西部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大量优秀职业技术人才。
在东西协作方面,学校与甘肃等西部地区开展深度合作,为西部地区培养输送大量职教师资。学校牵头负责中组部、教育部开展的西部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近5年,共选拔326名优秀学生到贵州等西部地区中职学校顶岗实习,579名师生深入和田地区职业学校支教,为中西部培养公费师范生931名,2841名学子在毕业后选择奔赴西部建功立业。
“一带一路”上的职教使者
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天职师大积极推广中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打造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的标杆。学校成功承办两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获2024世界职业教育大奖,校党委书记张金刚当选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副主席,学校主办《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国际期刊创刊。
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是天职师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职业教育合作的典型案例。该工坊于2021年4月28日揭牌运行,开设制造技术、电子与通信技术、电气与控制技术3个本科专业,电气自动化与控制技术管理1个硕士研究生专业。2022年,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被非盟总部确立为面向整个非洲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目前,该工坊已经为非洲大陆培养了1600余名职教师资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他们在非洲的职业教育院校当中担任重要的教学和管理岗位。
高质量就业与社会影响力
天职师大的毕业生不仅在就业市场上广受欢迎,更在各自岗位上展现出色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学校近年毕业生总体去向落实率保持在85%以上,其中研究生就业率高达95%以上。50%以上的毕业生进入高校任教,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学校毕业生广泛分布于职业院校及企业,对我国技能人才培养贡献突出。他们不仅在教学岗位上尽职尽责,更在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展现了天职师大学子的风采。
展望未来
面对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将继续坚持“教育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育‘工匠之师’”的办学理念,不断完善本硕博“双师型”全层次职教师资培养体系,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天职师大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广中国职业教育模式,为全球职业教育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