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睡眠剥夺让你变“玻璃心”?科学解读与应对方案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55:0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睡眠剥夺让你变“玻璃心”?科学解读与应对方案

“最近总是失眠,感觉整个人都快崩溃了。”
“昨晚又熬夜了,今天一整天都感觉情绪低落,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
“睡眠质量越来越差,稍微有点声音就容易惊醒,醒来后就很难再入睡。”

这些声音,你是否也曾在身边听到过?或者,你自己就是那个正在经历睡眠困扰的人?

睡眠,这个看似平常的生理需求,其实暗藏着巨大的能量。它不仅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更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睡眠剥夺与心理健康之间的那些事儿。

01

睡眠不足,真的会让人变“玻璃心”吗?

科学研究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会!

最近,一项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研究发现,睡眠不足会显著削弱人们排除不愉快记忆的能力。这项由英国约克大学研究团队完成的研究,首次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神经机制。

研究者对85名健康成年人进行了实验,其中一半人保持充足的睡眠,另一半人则整夜不眠。随后,所有参与者都接受了名为TNT(Think/No-Think,思考/不思考)的记忆实验,同时进行脑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和心率测量。

实验结果令人震惊:睡眠被剥夺的参与者在抑制负面记忆方面表现明显较差。大脑影像学扫描显示,与睡眠良好的参与者相比,睡眠剥夺组在尝试抑制不愉快记忆时,右背外侧前额叶皮质的激活程度较低,而海马体的活动则相对较高。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睡眠与心理健康之间的重要联系,更为我们理解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02

睡眠剥夺,让噩梦变成现实

小红是一位普通的上班族,最近却遇到了大麻烦。她发现自己越来越容易被一些小事激怒,工作中稍有不顺就会感到极度沮丧。更糟糕的是,这种负面情绪会持续很久,严重影响了她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经过医生的诊断,小红的问题源于长期的睡眠不足。她每天工作到深夜,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导致大脑无法有效清除负面记忆,从而陷入情绪低落的恶性循环。

小红的故事并非个例。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在经历着类似的情况。长期的睡眠剥夺,就像一个隐形的杀手,悄悄地侵蚀着我们的心理健康。

03

如何摆脱“玻璃心”?

面对睡眠剥夺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并非无计可施。以下是一些科学证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认知行为疗法:重塑睡眠习惯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目前推荐的首选治疗方法。它通过改变影响睡眠的消极想法和行为,帮助人们重新建立健康的睡眠模式。具体方法包括:

  • 刺激控制疗法:比如设定固定的入睡和起床时间,只把床用于睡觉和性生活等。
  • 放松方法:如渐进式肌肉放松、生物反馈和呼吸练习等。
  • 限时睡眠:减少躺在床上的时间,直到睡眠质量改善。

药物治疗:短期缓解方案

对于一些严重的失眠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短期使用安眠药。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药物容易产生依赖性,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生活方式调整:打造健康睡眠环境

  • 保持规律作息:每天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
  • 适度运动:但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 注意饮食:避免摄入咖啡因、酒精和尼古丁等刺激性物质。
  • 优化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

睡眠不足确实会让人变得“玻璃心”,但通过科学的方法,我们完全有能力改善睡眠质量,重获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正面临睡眠问题,请不要犹豫,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记住,良好的睡眠不仅是身体的需要,更是心灵的滋养。给自己一个高质量的睡眠,就是给自己一个更好的明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