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贡品到非遗,中坝酱油的两百年传承与创新
从贡品到非遗,中坝酱油的两百年传承与创新
中坝酱油,这个始于清朝道光年间的调味品,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卓越品质,历经近两百年的岁月沉淀,成为川菜调味品中的佼佼者。从一粒黄豆到一滴酱油,需日晒夜露360多个日夜,这便是“四川非遗”技艺、川菜八珍之一的中坝酱油的底蕴。
独特的酿造工艺
中坝酱油的酿造工艺堪称一绝,最核心的是其日晒夜露的自然发酵方式。白天,酱缸敞开,阳光直射,酱醅温度上升,工人需要不断回淋以平衡表面温度并蒸发多余水分;夜晚,酱缸盖上盖子,温度下降,微生物在静谧中进行发酵。这一过程持续整整180天,周而复始,使得酱油自然鲜香,呈味物质丰富。
除了传统的发酵工艺,中坝酱油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加入口蘑。这一创新可以追溯到咸丰年间,当时运送口蘑的商队因大雨借宿中坝酱园,湿淋淋的口蘑汁液意外流入酱缸,使得酱油味道变得异常鲜美。从此,口蘑成为了中坝酱油的重要配料,这种独特的酿造方法一直延续至今。
文化价值与历史传承
中坝酱油不仅是调味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2008年,中坝酱油酿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川菜八珍”之首。在四川,中坝酱油与自贡井盐、郫县豆瓣、汉源花椒等一同被视为川菜的灵魂调料。
中坝酱油的传奇始于1828年,时任道台的韩铣进宫谢恩时,将家酿酱油作为贡品献上。道光皇帝品尝后大加赞赏,钦定“中坝酱油”为贡品。从此,中坝酱油声名远扬,逐渐成为川内外知名的调味品。
现代发展与创新
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同时,中坝酱油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如今的中坝酱油已发展成为四川清香园调味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产品,公司不仅保留了传统的酿造工艺,还引入了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中坝酱油的影响力早已超越四川,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对于许多在外的四川人来说,一瓶中坝酱油就是家乡的味道,是打开乡愁之门的钥匙。在海外,中坝酱油也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文化价值,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和青睐。
中坝酱油的故事,是一部浓缩的中国酱油发展史。它见证了从传统手工作坊到现代化企业的转变,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作为“酱油中的茅台”,中坝酱油不仅是一种调味品,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继续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