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现代豫剧演绎非遗传承:《花开柳乡》讲述程河柳编新生

创作时间:
2025-01-22 09:06:0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现代豫剧演绎非遗传承:《花开柳乡》讲述程河柳编新生

2025年1月1日,湖北省京韵大舞台迎来了一场特殊的演出——现代豫剧《花开柳乡》。这部由湖北省豫剧团倾力打造的原创剧目,以襄阳地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程河柳编”为题材,讲述了一个关于选择与传承的动人故事。

01

从古城走来的程河柳编

故事发生在湖北省襄阳市。这座拥有28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冲和文人墨客的荟萃之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程河柳编便是其中之一。

程河柳编,顾名思义,是以柳条为原料编织而成的手工艺品。它不仅是一种实用的日常用品,更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1年,程河柳编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襄阳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

02

柳香的选择:留下还是离开?

《花开柳乡》的主人公柳香,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程河姑娘。大学毕业后,她怀揣着对大城市的憧憬,毅然离开家乡,前往繁华都市打拼。然而,父亲的突然离世,让柳香不得不回到家乡处理后事。

面对父亲遗留下来的柳编作坊,柳香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她怨恨父亲从未征求过自己的意见,就为她规划好了人生道路;她也害怕自己一旦接手,就会被束缚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失去追求梦想的机会。

但是,当柳香看到工人们期待的眼神,听到他们讲述父亲为了柳编事业付出的心血,她开始动摇了。她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作坊,更凝结着父亲对她的爱与期望,承载着程河几代人共同的记忆。

03

非遗传承的困境与突破

柳香的故事,折射出当前非遗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手工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愿意学习传统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即使有人愿意学,也往往因为收入不稳定、社会认可度低等原因而最终放弃。

但是,困境中也蕴含着机遇。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新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为非遗传承培养专业人才。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等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通过高校培训提升传承人的综合素质。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新认识非遗的价值。他们不再将非遗视为落后的代名词,而是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商业潜力。像柳香一样,他们选择回到家乡,用创新思维为传统技艺注入新的活力。

04

从“非遗+”到“+非遗”

“非遗+”和“+非遗”,虽然只是一个符号位置的差异,却体现了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的两种不同路径。

“非遗+”强调的是非遗自身的创新和发展。比如“非遗+科技”“非遗+旅游”“非遗+文创”等,都是在保持非遗核心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现代技术或商业模式的嫁接,让非遗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而“+非遗”则更多地体现了非遗与其他领域的融合。比如“旅游+非遗”“教育+非遗”“扶贫+非遗”等,非遗不再是孤立存在的文化符号,而是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以程河柳编为例。在“非遗+”的思路下,非遗传承人刘大友创立了“百布堂”品牌,大胆探索“非遗+科技”“非遗+乡村振兴”模式。目前,该品牌已在全国开设300多家连锁店及线上电商平台,产品远销海外,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

而在“+非遗”的实践中,程河柳编不仅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还被纳入学校特色课程,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和了解这一传统技艺。同时,柳编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就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05

传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

非遗文化传承,绝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正如《花开柳乡》所展现的那样,真正的传承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融入当代人的生活智慧和审美情趣。

柳香最终选择留在家乡,不是因为她放弃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是因为她找到了一条让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的道路。她开始尝试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柳编产品中,开发出了一系列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新品。她还利用互联网平台,让程河柳编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非遗文化传承,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责任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守护好、传承好。同时,我们也要有勇气和智慧,让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正如剧中所唱:“柳编美在朴和真,百折不断显精神。”这不仅是对程河柳编的赞美,更是对所有非遗文化传承人的致敬。他们用自己的坚守和创新,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