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文物里的中国龙:从史前玉器到现代图腾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18:4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文物里的中国龙:从史前玉器到现代图腾

中国龙,作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其形象的演变历程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融合。从史前时期的"玉龙"到现代的"九龙壁",龙的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本文通过展示多个文物实例,为您揭示中国龙形象的演变历程。








历史早期的龙,与我们现在认识的龙,区别很大。有红山文化为代表的“C”形龙,有二里头文化里看到的“升龙”,有殷墟铜盘中的“蟠龙”,还有良渚文化玉镯上的“龙首纹”。这些形象饱含各地先民的奇思妙想。

早期的龙常常出现在礼器和法器上,“C”形龙可以穿绳佩戴,“升龙”则被镶嵌在木质龙牌或者纺织物上。龙被当作是通天使者,也能凸显器物主人非一般的地位。

我们还在文物里的龙形象中看到了很多动物的身影:猪、猴、蛇、鳄鱼……

《尔雅翼》中记载龙有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人们将喜爱的、崇拜的、畏惧的动物杂糅为一体,创造了我们现在熟悉的中国龙。历史长河中,龙的形象升华改造,连续中创新,创新中连续,逐渐变成我们熟悉的样子。

如今,我们不再铸造礼器法器,但是龙的文化意义早已被留存在文物里,建筑里,诗歌里,还有遍布世界的中华传统民俗里。

龙,是中国古代先民创造出来的神灵动物。其神圣的含义、丰富的底蕴是代代相传的,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真实写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