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共病模式与疾病活动度及生存率的关系
研究揭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共病模式与疾病活动度及生存率的关系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常常伴随多种共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和抑郁等。这些共病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病情,也增加了治疗的复杂度。不同的共病模式可能对RA的疾病活动度和患者的生存率产生不同影响。
为此,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旨在通过潜在类别分析方法,根据共病模式对RA患者进行群组划分,并进一步探讨不同群组之间的RA疾病活动度和生存率的差异。
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1日居住在特定区域内、已确诊为RA的患者。通过医疗记录系统,研究人员收集了患者自RA确诊前五年至2021年12月31日的所有诊断信息,以定义55种不同的共病。研究运用潜在类别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 LCA),根据患者的共病模式将其分为不同的群组。此外,研究人员采用标准化死亡率比(Standardised Mortality Ratios, SMR)来评估不同群组的死亡风险。
研究共识别出1643名RA患者,其中72%为女性,94%为白人,中位年龄64岁,RA平均病程7年。这些患者根据共病模式被分为四个群组:
- 群组1(686人)共病较少
- 群组4(134人)年龄较大,拥有10种以上共病
- 群组2(200人)共病较多,尤其是抑郁和肥胖的高发率
- 群组3(623人)包括其他患者
研究发现,RA的疾病活动度和生存率在这些群组间表现出显著差异。群组1的患者疾病活动度较低,生存率与普通人群相当;而群组4的患者预后最差,使用疾病修饰抗风湿药物和生物制剂的比例最低。
按年龄列出的合并症总数
RA 患者的生存率(实线)以及基于明尼苏达州生命表(虚线)的一般人群的相应预期生存率(按簇)
研究结果表明,RA患者的共病模式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为临床治疗和管理提供了重要指导意义。例如,具有较少共病的患者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关注点,而那些有着重度共病负担的患者,则可能需要更加综合和多学科的治疗方法来管理其复杂的健康状况。此外,特定的共病模式,如抑郁和肥胖,在治疗策略的调整中应得到更多关注,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最终,这项研究强调了根据RA患者的共病模式进行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性,为未来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