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全球蔓延:1/3学生遭身体攻击,中国超半数学生受影响
校园霸凌全球蔓延:1/3学生遭身体攻击,中国超半数学生受影响
“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在过去一年中至少遭受过一次身体攻击,每十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受到网络欺凌的影响。”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安全学习与茁壮成长:结束教育中的暴力》报告中披露的惊人数据。这份报告不仅揭示了校园霸凌的严峻现状,更向全世界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校园霸凌已经到了必须立即采取行动的地步。
校园霸凌: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校园霸凌,这个曾经被认为只是“孩子间打闹”的现象,如今已经演变成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指出,校园暴力在性别、性取向、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对某些群体产生了不成比例的影响。女孩尤其容易受到伤害:多达25%的青少年女孩遭受基于性别的暴力,其中40%的暴力事件发生在学校。在全球范围内,42%的年轻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和变性人曾因性取向或性别认同在学校遭到来自其他学生的“嘲笑、侮辱或威胁”。
在中国,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课题组在2020年至2022年针对3108名未成年学生的调研显示,53.5%的学生遭受过校园欺凌。更令人担忧的是,多数学生受到欺凌后,不敢及时告诉家长和老师,这可能导致多次被欺凌,其所带来的身心伤害深远,甚至引发精神疾病。
校园霸凌的危害:远超想象的伤害
校园霸凌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严重的是对受害者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显示,受欺凌的学生更容易出现严重的孤独感、失眠和自杀倾向,发生这些问题的几率是其他孩子的两倍。这种影响可能会持续到成年期,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全球行动:终结校园霸凌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国际社会已经开始行动。在教科文组织的推动下,2019年,教科文组织第40届大会上,各会员国通过决议,宣布自2020年起每年11月第一个星期四为反对校园暴力和骚扰包括网络欺凌国际日。各方一致认为,校园暴力和骚扰包括网络欺凌,是不可接受和不能容忍的,应通过一切手段予以打击。
在最近举行的首届消除暴力侵害儿童行为全球部长级会议上,100多个国家政府作出了消除暴力侵害儿童行为的历史性承诺。其中,布隆迪、捷克、冈比亚、吉尔吉斯斯坦、巴拿马、斯里兰卡、乌干达和塔吉克斯坦等8个国家承诺立法禁止所有场合的体罚。英国承诺与伙伴共同发起全球工作组,通过学校教育减少校园暴力。西班牙致力于出台新电子网络法律,以提升网络安全。
呼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强调:“在学校里,每个孩子都应感到被尊重、被接纳并且安全,这样他们才能学习和成长。”然而,目前只有32个国家(占16%)拥有应对校园暴力的全面法律框架。要真正终结校园霸凌,还需要更多的国家采取行动,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多部门合作。
每个孩子都有权利在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校园霸凌不仅伤害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更违背了教育的本质。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没有暴力、充满爱与尊重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