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增高秘籍:揭秘儿童身高发育关键
科学增高秘籍:揭秘儿童身高发育关键
随着春天的到来,儿童身高发育再次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春季是孩子们的“拔高季”,从2023年开始,我国已经施行最新版《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那么,你家孩子的身高是否达标?如何科学管理孩子的身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的建议。
最新版儿童生长标准来了!
从2023年开始,我国已施行最新版《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7 周岁(< 84 月龄)以下的儿童,可以根据《标准》中不同月龄对照自己的身高、体重等指标,来评估生长发育情况。
- 年龄:是指从出生到未满7周岁(<84月龄)之间,取整岁或者整月。
- 身长:适用于2岁以下儿童,即平卧位头顶到足跟的长度。
- 身高:适用于2~7岁儿童,即站立位头顶到足底的垂直高度。
儿科专家提醒,2岁以后每年身高增长<5cm,这种情况就属于生长缓慢,需要及时关注。如果孩子处于-2SD(7岁以上)或P3(7岁以下)以下,说明孩子的身高已经达到矮小标准,家长需要提高警惕,加以关注并寻求治疗。
科学管理身高,这六点很重要!
- 做好骨龄监测
人的生长发育可用两个“年龄”来表示,即生活年龄(日历年龄,CA)和生物年龄(骨龄,BA)。拍摄左手腕部的X光片,观察指骨、腕骨及桡、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面积大小,判断骨骼实际发育程度,来确定骨龄:
- 骨龄正常:BA-CA 在 -1~+1 岁之间
- 骨龄提前:BA-CA≥1 岁
- 骨龄落后:BA-CA≤1 岁
骨龄评估的临床意义:
- 较准确地反映生长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
- 及早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潜力以及性成熟的趋势;
- 预测儿童的成年身高;
- 对一些儿科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建议:6岁以上儿童每年做1次骨龄检查,骨龄超前儿童或者青春期儿童每半年做1次骨龄复查。
做好身高体重记录
每3个月给孩子测量身高,每次测量后,在孩子身高的刻度上画上横线,做好记录;身高测量的四同:同一时间、同一测量人、同一测量工具、同一站姿。做好饮食管理
均衡补充营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长高,每天牛奶250~500ml,鸡蛋1~2个,平时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丰富的豆类、鱼虾、肉类,保证蛋白质1.5~2g/(kg.d),多补充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瓜果类。做好科学促长运动
研究表明运动的孩子比不运动的孩子至少高2~3cm。目前认为有助于身高增长的运动包括:弹跳运动如跳绳、跑步等(有助于四肢),伸展运动如单杠、仰卧起坐、体操等(有助于骨骼伸展)以及全身性运动如:篮球,排球,羽毛球和游泳等(有助于骨骼伸展和延长)。
- 做好睡眠管理
怎么睡,生长激素才能最大释放?您的孩子究竟需要睡多久?请看这里下方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睡眠时长标准
专家建议:
“生长激素”呈脉冲式分泌,主要在晚上分泌,分泌得越多,就越助于长高。要孩子长得高,最好在晚上8:30前就上床,最迟不要超过晚9:30,并在早上7点以后再起床。
- 关注影响因素
类变量因素,对遗传身高、骨龄身高、趋势身高、影响身高其他变量因素如遗传基因等,展开多点、多次评估。采用本地正常人数据库,更适用于预测本地儿童身高。
身高管理三大误区,你踩坑了吗?
以为孩子身高不用常测
很多家长不知道0~3岁就需要观察儿童身高,1/3以上的家长没有科学测量儿童身高的习惯,更缺乏动态监测孩子生长发育速度的意识。以为只要营养足身高就能追赶上
近30%的家长误以为只要营养跟上了,身高就能追赶上,于是大量喂养甚至给孩子吃各种补品,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固守“晚长”错误观念
很多家长对矮小缺乏足够的了解,在发现孩子矮小后,固守孩子“晚长”“二十三窜一窜”等错误观念而盲目等待。
专家建议:科学管理,合理期待
儿童身高发育不仅关系到外貌形象,更直接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进入青春期之前,身高发育的黄金期是至关重要的,错过这个时机,可能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重要时期,补充足够的钙元素是促进骨骼健康发育的关键。钙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素,帮助构建强健的骨架。科学研究表明,适量的钙摄入能够显著提高儿童的身高增长速率。建议家长为孩子提供多样的钙源,如牛奶、豆制品和绿叶蔬菜等。
然而,过敏问题是许多家庭面临的困扰。一些儿童对传统补钙产品可能产生过敏反应,导致家长在选择补钙方案时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下,寻找温和且适合过敏儿童的补钙产品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孩子的成长需求,家长应关注健康补钙的方法,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安心。定期检查孩子的身高变化,关注其饮食均衡,以确保其获得所需的营养。通过科学的钙补充方案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孩子们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迎头赶上,让他们在学校和生活中自信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