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丸爷爷”顾方舟:用一生守护中国儿童的健康
“糖丸爷爷”顾方舟:用一生守护中国儿童的健康
2024年12月7日,国家图书馆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分享交流活动——“一生一事:‘人民科学家’顾方舟口述历史分享交流活动”。这场活动不仅吸引了百余名读者、媒体记者参与,更邀请到了顾方舟先生的女儿顾晓曼女士,共同回顾这位“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的传奇人生。
1957年,31岁的顾方舟临危受命,开始负责脊髓灰质炎的研究工作。这是一种主要危害7岁以下儿童的疾病,一旦感染就无法治愈。面对这一威胁,顾方舟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开展研究,终于在1959年成功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
然而,疫苗的研发只是第一步。为了验证疫苗的安全性,顾方舟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决定:他亲自试服了首批疫苗。不仅如此,他还让当时仅一岁的儿子参与了试验。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疫苗的安全性得到验证后,如何让疫苗更易于保存和服用成为新的难题。顾方舟带领团队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创新性地将疫苗制成了糖丸形式。这种既方便运输储存,又易于儿童接受的疫苗,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据统计,脊髓灰质炎的年平均发病率从1949年的10万分之4.06,下降到1993年的10万分之0.046。
在疫苗推广过程中,顾方舟还面临着另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在偏远地区建立疫苗生产基地。为此,他带领团队在云南昆明的荒山中,从零开始建设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他们不仅要克服自然环境的恶劣,还要面对人才短缺的困境。但顾方舟始终坚信:“既然已经下了这个决心,那就必须建起来。”
2000年,经世界卫生组织证实,中国本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传播已被阻断。面对如此辉煌的成就,顾方舟却谦逊地说:“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粒小小的‘糖丸’。”
如今,人们亲切地称他为“糖丸爷爷”。这个称呼背后,凝聚着他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对人民的深情厚谊,更体现了他“一生择一事,一事守一生”的崇高精神。正如顾晓曼所说:“父亲‘一生择一事,一事守一生’的故事,仿佛是穿越时空为自己留下的‘纸条’。在父亲离去之后,读到这些‘纸条’,我觉得,在心灵上离父亲更近了。”
在国家图书馆的活动现场,当一段段口述历史片段与现场讲述交织在一起时,一个立体的、鲜活的顾方舟形象展现在众人眼前。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充满温情的父亲,一位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的“人民科学家”。他的故事,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