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顿饭一锭银子?别再让电视剧误导了,来看一看古人是如何花钱的

创作时间:
2025-01-22 09:24:4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顿饭一锭银子?别再让电视剧误导了,来看一看古人是如何花钱的

我们小时候在家里非常喜欢看的古装剧中,时常会出现那些英雄豪杰吃饭的场景,他们吃饱喝足后随即拍在桌子上一锭银子,然后转身潇洒地离去,非常的帅气。但我们一定不要以为古代人会这样做,这种情况只可能出现在电视剧中,而古人是怎样去使用手中的银子的?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

百姓的日常消费是什么?

在了解古代社会的消费水平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时,我们不能忽视了一个关键的前提——收入。

比如在清朝时期,一品大员的年薪差不多可以达到将近二百两白银,而京城普通老百姓月收入不过2到3两银子。

可能乍一听2-3两比较少,但当时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开支只需一两半银子就足够了,即便是底层百姓的月收入,在当时也算是相当可观的了。

而在古代,想要吃顿饭,最高级的是属于饭庄了,里面都有着精心布置,基本上来这里消费的都是大户人家。


饭庄

饭庄下面低一档的叫饭馆,类似今日餐馆的概念,再下一级是饭铺,专卖主食小吃,最后还有路边小摊,价格很便宜。

不过,无论哪一种,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偶尔消费倒也无伤大雅。


饭馆

只有在大件事物的交易中,像买房置产这类,人们通常会使用白银,可是完整的银元宝使用的频率并不高,更多出现的是被剪碎的散银两,大小和形状也是不尽相同。


散银两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买卖双方在进行交易时,必须先拿出银子请熟练的师傅鉴别银锭的成色,然后再根据重量来计算具体的价值。

这一过程相当繁琐,为了简化,各地也都制定了统一的白银锭标准,但百姓日常支付还是以方便的铜钱来使用。


铜钱

计量工具

不论以前还是现在,在中国的商业贸易中,称量工具是必不可少的,戥(děng)子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精密的称重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戥子作为一种精密仪器,在古代商贸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尤其是明清时期,由于银锭和铜钱作为主要货币仍在流通,商家和客户在进行金银交易时都得借助戥子把关。


戥子

比如说,某一客户欲购2两银子价值的商品,他拿出了一个5两银元宝请店家先用戥子称量一番,确保足额无误后才能动手剪分。

剪银子可不是件易事,需要商家使用特制的大钳子咔嚓咔嚓狠命剪裂,有时甚至要运用全身力气才能成功。


剪银子

而且剪下来的两部分银子无论如何也无法精确等于二两和三两,所以商家只得再三称量调校,直至分毫无差。

即使出现微小的差别,商家就用铜钱来代替。


用铜钱找零

由此可知,在没有现代支付工具的年代,进行一次商品交易可谓步骤繁复费时费力,直至今日,仍有一些中药铺在使用戥子来称量药材,可见这种古老工具的传承和延续。

除了戥子,还有就是天平和算盘也算古代商家必备的交易工具了,天平在中国自古就有,战国时期已相当普及,尤其在楚国地区出土量很大。


天平

算盘作为计算工具,同样是商贾出门必备之物,有的算盘制作的非常大,而有的人为了方便,制作出相对较小算盘,随身携带。

直到上世纪90年代,算盘在日常生活中仍广泛使用,虽然现如今算盘已经退出人们的视野,但它作为伟大发明的地位无可替代。


算盘

在中国古代商贸发达的时期,戥子、天平、算盘等计量和计算工具,与商人生意经营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是商业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这些看似简单的工具,凝聚着祖先的智慧和对精确认知的追求。


古代商贸场景

银子的换算

银子作为古代一种极其重要的交易货币,它的价值在不同朝代都有着明显的区别,有时甚至会相差几十倍!

在使用银子进行交易时,人们第一步会用肉眼查看银子的颜色,不同颜色的银子价值也相差甚远,然后才会查看银子的克数,最后再落实交易事宜。

要准确评估古代一两银子对应的现代人民币是非常困难的,因为银两价格在历朝历代变化极大。

比如说在汉代,当时白银还并不能直接购买物品,其官方定价与实际流通的铜钱购买力密切相关。


汉代货币

根据汉书记载,优质的"朱提银"一两可以换得197枚汉五铢钱,而普通银子一两只能换约120多枚五铢钱。

如果以汉代的米价进行折算,在丰年时,一两银子能买到约408元人民币等值的米,但在汉宣帝时,同样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却可高达10200元人民币。


汉代米价

显然,银两的实际价值受到货币供应量、粮食产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极大的波动性。

而在普通民众的日常交易中,人们常常用会随身携带铜板,而带银子的却少之又少。

在唐代,5个铜板可以买到一斗米,大概为现代的6斤米,现如今在超市如果卖6斤米,大概需要花费15-18元人民币,所以当时一个铜板抵现在3元左右。

而一两银子则可以兑换1000个铜板,因此相当于3000元人民币。


唐代货币

进入唐代和五代十国时期,白银开始作为一种"轻货"在皇室和贵族中流通,但仍未成为通用货币。

银两的价值标准从未固定,其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货币政策息息相关。

若要评估古代银两与现代货币之间的等价关系,还需结合具体的历史语境进行复杂的推算,这绝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古代货币对比

结语

尽管银子被视为硬通货,但其价值却远超我们的直观认知,即使是豪奢之家,诸如贾府的螃蟹宴花费也不过区区几两,而对于寻常百姓来说,那是生活的巨大财富。


螃蟹宴

所以百姓家平日里消费都会以铜钱为主,如果真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吃一顿普通的饭就需要几两银子,那他可能真是个大败家子了,一顿饭竟然吃上万元。

这样的人如果真出现在古代,大家看到后可能会认为这人是疯子,而店家可能也不敢收取,怕引来官司,得不偿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