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商品危害健康,你还在冒险吗?
假冒商品危害健康,你还在冒险吗?
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批准逮捕侵权假冒犯罪8125件13901人,起诉14957件29624人。这些惊人的数字背后,是假冒商品对消费者健康的巨大威胁。从有毒的假冒食品到危险的假药,这些伪劣产品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钱袋子",更严重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安全。
假冒食品:餐桌上的隐形杀手
2017年至2018年间,赵某涛等人在江苏南通经营一家屠宰公司期间,为牟取非法利益,竟然在屠宰活牛过程中采用水管插入牛心注水的方式,增加牛肉重量。这种注水牛肉不仅品质低下,更容易滋生细菌,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据统计,该团伙共生产、销售注水牛肉80余万公斤,销售金额近5000万元。
更令人担忧的是,假冒食品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假冒的知名品牌零食,到伪劣的桶装水,再到掺杂使假的食用油,这些假冒食品往往通过非正规渠道流入市场,悄无声息地危害着消费者的健康。
假冒药品:生命的致命威胁
在医疗领域,假冒药品更是如同"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2023年,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了一起销售假药肉毒素案件。当事人陈某某伙同他人通过微信发布产品信息,吸引购买者询价购买,再联系上家发货或者直接从仓库使用快递发货。虽然案发后陈某某已退赔全部违法所得,但假药一旦流入市场,其潜在的危害难以估量。
如何识别和避免假冒商品?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消费者应该如何保护自己,避免成为假冒商品的受害者呢?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无论是食品还是药品,都应该选择正规的超市、药店或官方授权的网络平台进行购买。避免在一些非正规的小店或不明来源的网站上购物。
仔细检查包装:假冒商品往往在包装细节上存在瑕疵。比如商标模糊、颜色不正、印刷粗糙等。购买时要仔细检查,提高警惕。
利用科技手段辅助识别:现在有很多知识产权管理软件可以用来监测和识别假冒商品。比如通过扫描商品条形码,就可以查询到商品的真伪信息。
提高防范意识:要时刻保持警觉,不要贪图便宜而购买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商品。同时,也要积极向身边的人宣传假冒商品的危害,共同提高社会的防范意识。
共同打击假冒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
打击假冒商品,不仅需要消费者提高警惕,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商品的行为。企业也应该加强自身品牌的保护,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媒体也应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曝光假冒商品的典型案例,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作为消费者,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场"打假战役"中的一员。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共同抵制假冒商品,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维护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