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建成!北斗系统将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
2035年建成!北斗系统将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三十周年座谈会于11月28日上午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中国将在确保北斗三号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建设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强大、服务更优质的下一代北斗系统,计划于2035年完成建设。
北斗系统现状:服务性能优异,应用广泛
自2020年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以来,中国在2022年和2023年先后发射了5颗北斗导航卫星,完成了北斗三号系统工程的收官之战。北斗系统运行稳定,服务性能优异,功能强大,可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其中,向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国际搜救、全球短报文通信等三种全球服务;向亚太地区提供区域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地基增强等四种区域服务。
北斗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已经无处不在。例如,手机地图软件的“卫星导航信号较强”提示,以及在没有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中发送基于北斗的“卫星短消息”等功能,都是北斗系统深入服务大众的体现。2022年,亚太区域大众用户已可享受到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去年手机地图导航中的北斗定位服务日均使用量已超过6000亿次。此外,北斗高精度服务还让共享单车实现了“电子围栏”功能,帮助解决城市共享单车治理的难题。
下一代北斗系统规划:2029年左右开始发射组网卫星
下一代北斗系统将优化星座架构,形成高中低轨混合星座,全面提升时空基准维持精度和自主运行能力,持续提升服务性能;建设集成高效的一体化地面系统,实现资源弹性调度、数据共享使用、业务连续运行;覆盖地表至深空的各类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不依赖卫星的定位导航授时手段融合的各类用户终端,实现用户多场景、高精度、智能化使用。计划202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关键技术攻关;2027年左右发射3颗先导试验卫星,开展下一代新技术体制试验;2029年左右开始发射下一代北斗系统组网卫星,2035年完成下一代系统建设。
下一代北斗系统将融合低轨卫星,采用中轨和高轨结合的模式,定位精度将从10米级提升到1米级甚至分米级和厘米级。同时,下一代北斗导航系统将广泛采用新科研成果,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空间环境的适应性,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北斗系统的国际地位:“独门绝技”助力全球服务
作为联合国认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核心供应商,北斗系统已签署中俄、中巴、中阿、中沙、中白等合作文件,持续扩大“朋友圈”,产品出口140余个国家和地区,全面进入民航、海事、移动通信等13个国际组织标准体系。北斗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是最多的,除了高精度的授时服务外,还有星基增强和短报文通信服务,在区域服务中已具备1000个汉字的信息传输能力。从安全性和可信性角度而言,北斗系统与美国GPS系统相当,综合性能名列前茅。